車外,田野覆蓋著厚厚的一層白霜,冬日的陽光穿過布滿霧汽的車窗,灑落在車廂里。我和他相視一笑,他說,你笑什么呢?我喜歡在路上,和你在一起!我答道。可我忘記問他,他笑什么呢?
初冬時節,梅花尚未開放,銀杏已褪去一身金色的衣裳,此行是去看寒意漸濃中的小清新-向日葵。我們又跟上了“寧波陽光戶外旅行俱樂部”。這次人多,一輛大巴。跟以往一樣,大多是年輕人,有一對打扮入時與我們年齡相仿的夫妻同行。
經過長距離的車程,10:30分到了仙居下各的古堰畫村-楊砩頭村。穿過安靜的小村子,沿著溪邊行走,有白色的食物晾曬于陽光下,那是羅卜切成的薄片。泰安橋橫跨寬闊的朱溪,只是枯水期,景致凝重些。倒是溪邊的洗手間,建筑有點兒特別,也很干凈。
沒走多久,見到前面田園中,有黑白二座亭子遙遙相望。田園稱之八卦田,在高空俯瞰,可能更為直觀。據稱有130多畝的八卦田,種植的是清一色的向日葵。但向日葵的個頭參差不齊,葉子有枯黃的,也有雖是綠色卻耷拉著。領隊說,是前幾天的寒流所致,還沒有恢復元氣。想想,在這樣的季節,還有那一抹黃色也是冬日難得的溫暖。城市里的人們放開手腳撒歡去。畢竟是面積大,眼尖的發現有出彩兒的向日葵,忙著按下快門,又忙著上傳到群里。我們也不服老,在花間穿行、抓拍,并擺POSE。
雖有不測風云,終是向陽而開。愿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也能始終保有積極向上的心態。
回程,細看楊砩頭村,很有韻味的,墻上有介紹村子的歷史。千年湯歸堰,古韻楊砩頭。據說湯歸堰是仙居歷史上第一條灌溉堰渠,歷時3年才建造完成。仙居首任縣令的后人羊溥聯合親家汲淵,割舍了家田3000畝,造福于民。現在的村子,高大的古樟樹,白墻黑瓦,古堰穿村而過,充滿江南水鄉古韻。
驅車前往仙居的神龍谷,號稱江南小三峽,仙居小桂林。谷內森林茂密,峽谷深遠、清幽,只是也是枯水期,未見深潭、瀑布的景致,卻也近距離領略了低山丹霞地貌,但見峽谷中大小不一的洞穴,感嘆大自然的神工鬼斧。
徒步來到跟前,見到二個MM在江南最長的玻璃棧道前,似乎在挑戰極限,感受非同一般的旅程,舉步維艱,按兵不動。我倆毫不畏懼,大步流星的走上前,加入了“勇敢者的游戲—I can play”。其實 ,靠近山體一側還有狹窄嚴實的山道,若恐高的,怕眩暈的,大可不必往玻璃棧道下面望去。不能免俗的,拍了合照,倆又自個兒的玩得嗨,在玻璃棧道擺馬步、打坐,不亦樂乎。
有人借用滑道下山,陡峭處,尖叫著也夠刺激。我們沒走回頭路,從另一側下山。回望依附著寸草不生的壁立山體上玻璃棧道,我們曾經走過,自豪感油然而生。
盡管是冬季,終究在江南,不甚蕭條,綠意盈盈。下了山,但見一枯枝上掛滿累累的黃色果實,不知為何物?而被枯枝瓜分的冷藍的天空,呈現的肅靜的美感,也讓人心生感動。
山腳下的村民在出售自產的菜蔬,咱當家的買了生姜。有人拎著活雞,一百五十元一只。
輕松與挑戰,一天很快過去。回程,也是三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