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5h
每周:3.5x5=17.5h
每月:17.5x4=70h
每年:70x12=840h
840h=50400min=3024000s=35天
這些時間計算是什么意思呢?容我來解釋一下。
我目前的上下班時間是,上午10點上班,下午7點下班,從居住地到公司單程1個小時多一點。除去上班時間,我每天早上以6點為起點,除去洗漱和吃早飯的時間,我有2h的空余時間。晚上下班到家吃完晚飯到睡覺,我有1.5h的空余時間。也就是說,我工作日每天有3.5h的空余時間,以此計算,每周17.5h,每個月70h,每年840h,也就是35天。
那么為什么我稱之為“消失的3.5h“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浪費掉了這3.5h;我用這3.5h睡懶覺、刷微博,看視頻,閑扯淡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開始發現腦袋里的機器運轉的越來越慢了,輸入的原材料越來越少了,生產出的東西也越來越少了,變的越來越懶了,時間浪費的越來越多了,除了時間依舊快速流失,我的大腦又開始出現了斷層。
之前出現過幾次,原因很簡單,沒有新知識進入,老知識也不復習,知識出現失憶,知識點發生斷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每次出現的時間都不長,但當每次自己意識到的時候都會有恐慌感,是真真切切的恐慌。
每天3.5h,這3.5h可做的事情可太多了,例如讀本好書、寫篇文章或筆記、跑步或健身、做頓可口的飯菜、聽幾篇音頻內容、練字......況且我說的只是周一到周五,如果是周六日,這個數可能要翻一倍或兩倍。
有人或許會說“干嘛要把時間過的那么細,這么緊湊,多累啊。人是需要休息的,玩會兒放松下,休息好了才能好好做事嗎”。真的,真的有很多人會這么想。
但你真的知道什么是休息嗎?你所謂的休息是否適度呢?
答案是否定的;之前看過007一位戰友寫的一篇關于休息的文章,他就表達出,真正的休息不是娛樂,娛樂也是需要花費自己注意力的,真正的休息是注意力和意志力的休息。況且,我們只要一休息一玩起來,通常都會超出自己當初設定的預期的。
時間真的很重要,達爾文在《進化論》中說過,“敢于浪費哪怕一個鐘頭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對此我深信不疑。
其實,之前我也不會把浪費時間這種事情當回事,浪費時間是最正常的事情了,誰又不是呢。但自從接觸了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接觸了許多專欄的戰友和了解了很多成功者之后,知道了注意力>時間>金錢,看見了眾多優秀的真人真事,我才知道,原來珍惜注意力,珍惜時間,這才是最基本的常識,有太多優秀的人將其測底踐行,養成了習慣,并得到了較大的變化。
不要說3.5h了,這太長了,甚至有的人連20分鐘,甚至5分鐘都不會浪費,他們會利用好每一分鐘。
恰巧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10萬+訂閱量的《五分鐘商學院》專欄作者劉潤老師在做直播,他在講工具部分的時候提到,自己在候機的30分鐘時,會利用白板貼進行寫寫畫畫,然后掃到手機里;利用在下飛機到上專車的路上,一邊推箱子一邊回復學員的留言;還有,邏輯思維CEO脫不花也曾說過,自己會利用洗澡的極短的時間一邊洗澡一邊聽專欄的文章。
有很多人可能會不信,但他們的成功是最好的證明。關于如何利用好各種時間空隙,很多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安排技巧,都很令人敬佩。
原 因
其實,多數人浪費的時間的原因無非就那么幾個:
1.?注意力不集中:導致效率低,浪費大量時間;
2.?懶惰:總是拖著不做,等拖到沒時間了,要么不做了,要么就著急火燎的去行動,搞的自己狼狽不堪;
3.?做的事情不是剛需:要做的事情對自己來講不是最緊急重要的,做不做影響不大,至少短期來看是如此。
危 害
但浪費時間帶來的危害其實是巨大的:
1.?一生本來短暫,時間總量是固定的,每浪費一點就會少一點;
2.?浪費時間會讓自己越變越差,越來越懶,越來越難抵抗大腦的誘惑,如同生銹的鐵,只會腐蝕的越來越嚴重;
3.?效率低,不去做或完不成各種任務和事情,會影響工作、生活、學習,進而影響自己的人生走向。
4.?多年后的自己依舊是現在的水平,依舊只是滿腦子美好計劃和憧憬。
原因清楚了,危害了解了,那么下面說一下應對方法吧。
方 法
關于方法,有很多,我就李笑來和許岑講過的方法進行簡單表述一下:
1.?給自己做的事情賦予重大意義,這個意義能夠極大的刺激到自己,這樣就會讓自己對所做之事懷有激情,能夠長期做下去。
2.?做自己剛需的事情,這樣會促使自己去行動,并且要培養正確的剛需;
3.?利用任務去驅動自己,避免懶惰;
4.?關掉不必要的提示音和彈窗,周邊盡量少放不相干的東西,甚至是手機,較少干擾,提升注意力;
5.?對于使用的設備工具買昂貴點的,這樣也會促使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去使用它,更能專注;
6.?晚間工作時可利用射燈,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7.?保證睡眠,困了別硬抗,否則注意力很難集中,效率會很低。
當然,方法還有很多,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就好。凡事皆有苦難,不浪費時間真的很難,但為了不讓將來的自己后悔,現在應該行動,努力追回自己的“3.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