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通過取悅他人而獲得認同,回避真實的自我和掩蓋真實的想法與感受,那么孩子也會模仿這種不真實的生活方式!
當孩子看到我們故作姿態以博取他人的認同時,他們也會努力的學著取悅他人,
努力的調整自己的狀態去贏得他人的好惡!
當孩子看到我們把別人的需求放在首位時,他們也會學著放棄自己的價值觀,而去迎合他們!
久而久之,他們會對人際關系高度的依賴,
他們的身份意識也建立在人際關系之上!
然而在這種對人不真實的背后,隱藏著某種厭惡感!
因為沒有人能堅持一直做到舍己從人的狀態!除非他能保持中正。
當我們為了贏得認同和取悅他人的時候,可能也在無意識之間取悅孩子,為了取悅孩子的認同,我們不再尊重他的真實需求,過度滿足他們,過度地寵愛孩子,
這就是在向他們發出錯誤的信息:就算脅迫父母也沒關系!
我們的自尊缺失,孩子誤以為自己成為了父母的中心,這不利于他們的情感發展,也無助于緩解我們內心的缺失,而且容易導致孩子深層自戀的毛病,讓他們以為世界都在圍著他們轉!
我們不能為自己樹立健全的底線意識,孩子也不會對規則和底線產生敬畏,
當他們看到我們無法為自己的底線和空間設立界限時,就會認為自己的需求比別人更重要!
如果我們不能恰當的說不,一味的順從他們,他們就不會明白,生活無法處處讓人滿意!
結果他們心里就會生出不健康的自負感!
孩子不用事事征求我們的認可,為我們的不認可而感到害怕,一旦孩子獲得這種權利,我們要自由的寬松的給予他認同,我們需要用智慧去發現孩子身上的火花!并把這個火花放大燎原!
做到不用成績去衡量孩子,也不用設定某個目標去限制孩子,
我渴望每天與孩子從容相伴,僅僅陶醉于孩子本身的存在。
我們要明白我們自己的平凡無奇,同時又能夠看到其中的美好!
我們的存在不是為了對孩子的本真狀態去評判和認可,
我們的孩子有他固有的智慧,他一定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大放異彩!孩子的精神世界在于他們的言行之中。
想要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先要提升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一:就是要補先天之氣!
我們的自我評價,自我認知跟早期的父母的評價有關!我們會受到指責和忽略,或者經歷了匱乏,還有傷心,難過,而且付出了太多,這個是要和過去和解的。
我們不能改變過去的事情,但是我們能夠改變對過去事情的看法,
你的看法改變了,你的體驗就改變了,
你的自我評價就改變了,你的自我價值感就提升了!
二:就是要相信自己!看到自己!認同自己!
感謝你看到的部分,感謝你做到的部分,發現自己的擁有,當你正確的提升和反饋給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給正向的反饋給你。
當你發現你不斷的去做,不斷的去表達你的善意,樂于分享,不斷地創造你想要的生活,你從行動力并且拿到力量,你的價值感就提升了!
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你總是可以過得更好的!把我堅定不移的信念送給你 ,也送給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