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一個人帶娃的時候,很喜歡記錄她的一點一滴成長,有個QQ號,出生時寫了一首詩,然后拍了很多照,寫了很多日記,開始咿咿呀呀,開始說的第一個詞,什么時候長第一顆牙,會說的第一個詞,當時就很擔心自己忘記寶貝的這些成長歷程,果然,現在如果不看記錄,真的不記得什么時候長第一顆牙,總覺得腦子內存不夠……
都說2歲是terrible 2,? 3歲是horrible 3.我想是因為這個階段秩序敏感期到來的原因
不知道什么是秩序敏感期?請看下面各種你不能理解的情況,很多媽媽估計也有為之抓狂的時候
?回到家,一定要讓我開門,爸爸開不行,一定要關了我再開一次
?她吃完的零食口袋我不經意順手丟了,不行,哭鬧著說,要自己丟,還有沖動要去撿回來再丟一次
?起床不脫睡袋,不脫尿片……
?沖奶一定要奶奶沖,我沖的不行
?平時奶奶洗澡,這幾晚都一定要"安排"我給她洗澡
?……有自己的主見,有時候會認為她很固執,很執拗(執拗就是秩序敏感期后面的階段)
……
面對秩序敏感期媽媽們該怎么辦?
首先了解,秩序敏感期,這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出現在2-6歲),每個孩子不同,分3個階段
第一階段,破壞了原有秩序,會哭鬧
第二階段,維護秩序,會說"不"
第三階段,為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定要重新再來一次才會停下哭鬧,我們家的就是到了最可怕的三階段,恢復秩序,也不一定能停止哭鬧。
秩序敏感期順利度過對孩子的意義何在?
1.秩序形成習慣,習慣形成自然,自然成人格。
2.良好的秩序,幫助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秩序給孩子安全感,秩序破壞造成孩子焦慮。
4.兒童的秩序敏感期,幫助孩子發展有原則有界限的行為習慣和人際關系,文明秩序的社會的基礎。所謂下一代決定文明的程度。
父母該怎么做?
1.對于孩子所有的敏感期,父母都應該知道這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內在發展規律,并且給以理解,不要覺得孩子不可理喻,無理取鬧。
2·給孩子一個秩序的外在環境。
對于孩子,只要不影響他人和孩子本身身心健康的行為,我們都應該支持,包容和理解。
父母還是應該多了解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的理解他們的行為,不至于盲目的說孩子固執,"不聽話"……
我還是認可蒙臺梭利的""愛與自由",給孩子多點愛和包容,讓孩子自由的按照內在的規律發展。然而很多人看到自由就想到了"不管孩子",并不是,這是兩回事,并不是我們成人眼中的自由。
我認為的蒙特梭利的愛,是指孩子做出我們不能理解的行為或者犯錯誤時,要包容孩子,要愛孩子。
自由則是,當孩子在按照內在規律發展的時候,不要過多的干預。當孩子已經在做明顯危險,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為我們要管。如果是對孩子一定有益的事,比如親子閱讀,我們就一定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