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知識,這個概念確實要準確定義并且改變大腦中原有的不正確認知。
所謂知識,是能夠指導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并且長期來看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結果的信息。本質是知識是信息的一部分,大量的信息經過篩選,有用的部分留下來成為過去我們認為的知識,而笑來老師把這個知識概念進一步細化,從兩個維度思考知識的價值,一個是有用性,一個是長期性,在過去的認識維度中,只會考慮知識的有用性,忽略知識的長期性。學了這么多年英語還是沒有學會,恰恰是忽略了知識的長期性,短期來看學習英語確實無用,但放眼長期,這個學習的價值,可以甚至超出現在想想的范圍。
系統化的思考方式中有個概念是反饋,長期性的反饋周期也可能很長,這就是我們大部分人放棄學習知識的原因,看不到結果就放棄這也是我們80%人最終沒有走向財富自由的原因。
今后學習知識至少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長期性,有用性,和繁衍性。真對繁衍性,表面的文字示意就能說明問題,這類知識可以理解為《好好學習》中的臨界知識,范圍在廣一些就是那些能帶來更多知識收益的知識,邏輯學、概率論、英語皆如此。
關于學習知識的方法論,笑來老師提到了,系統化的知識體系,是更高級的知識,翻譯成古典老師的化就是搭建知識結晶,結晶構成體系,體系形成系統,所謂結晶就是尋找知識間的關聯,新知識主動與舊知識發生關聯,聯系的越多體系就越強大,這就是融會貫通。也就是說只有博學的人才有融會貫通的能力。
這個年代,要學會的是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系統的知識,這也是人與人拉開差距的原因,沒有碎片化的知識,只有碎片化的時間,知識的碎片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在有可能的將來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