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3個姑娘,一起從音樂學院畢業,住在38平米的公寓,同在一家唱片公司工作。
某天A過生日。
“快許愿!快許愿!”B和C喊。
A歪著頭,瞇著眼,笑了,深深呼吸一口氣,吹滅了蠟燭。
“B能透漏你許了什么愿望嗎?”B問。
“不能說,不能說!這種愿望說了就不靈了。”C搖搖手。
“不說我也能猜到”B笑著說。
“你猜我許什么愿?”
“你呀!”B走到A和C之間,一手樓一個,“希望我們永遠這么好唄!”B甜蜜的說。
“對!友誼地久天長!”天啊,拿蛋糕進來的時候忘了關門,門開了,走進來一個人,居然是陳總。
“陳總好!陳總好!”三個小姐妹趕緊上前迎接。
“生日快樂!”陳總對A笑笑,從身后拿出一個禮物。
“快打開!快打開!”B和C興奮的喊。
“可以嗎?”A望著陳總。
“當然”!
在幾雙瞪大的眼睛下,A很快撕破了包裝紙,三個人全尖叫起來:“哇!好漂亮啊!”
“上面還刻了字”
“我看看!我看看!”
“是我的英文名字耶!Cherry”A笑了,笑得好美。
A跑去準備飲料,被B和C一把拉過來。
“快去陪陳總,我們來!”
音樂響起來,C和B一邊端飲料、分蛋糕,一邊搖擺。
A也從陳總身邊起身,過去,三個人一起搖擺,一起哼、一起唱。
02
隔天,A對B說:“今天下班我不和你們一塊回家了。”
“是不是和陳總有約會啊?”C把臉湊過去,盯著A的眼睛。
“沒有啦!是工作上的事情。”A笑笑說。
“早點回來喲,不要夜不歸寢喲!”C拍拍A的肩膀,回家了。
那晚,真的被說中了,A到凌晨兩三點才回到宿舍。
B揉著眼睛出來張望下,沒說什么就進去了。
C被A洗澡的聲音吵醒了,就沒能再合眼,一直到天亮。
“下次,你約會能不能早點啊?要是太晚了,就別回了。”第二天二人對A表示了不滿。
真的,后來A就真的沒回來睡過。一星期后,看到A在打包行李。
“你要搬走嗎?”B和C關切的問。
“是啊!”A抱歉的笑笑,“我是怕回來晚了,吵到你們了,所以我還是出去住好!”
“你搬去哪里啊?”兩人問。
“對面大樓,我已經在那邊租好了房子。你們隨時可以過來玩,我們還是好朋友。”A抱抱B,又抱抱C。
A搬到了對面的新大樓住。三人上班的時候還總能碰到。只不過A每次 有公司的專車接。
“上車!上車!”A每次都會喊兩人上車。
“不了!不了!我們還是習慣坐公車啦!”B和C每次都這么拒絕。
然后,兩人手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唱她們三人和音的曲子。
03
又過了一個月,某天,公司樓上突然傳來好熟悉的歌聲,B和C嚇一跳,那不是A的聲音嗎?B和C沖到樓上一看,懵了!一個妖嬈的女孩在臺上又唱又跳的,B和C不敢承認那就是A。
“她什么時候灌了這首歌啊?”
“是啊!”C指著四面墻上的海報,“今天是新星新曲發布會呀!”
正說呢,鄭總轉過身來,瞪了兩人一眼,把手指放在嘴唇上比了比。
“什么鬼?”
“不就是老掉牙的音么,有必要嗎?”
兩人退了出來,沒好氣的說:“這下好了,一下上位了 !至于怎么上的,誰不知道啊!”
B和C辭職了。
老總問也沒問,就答應了:“你們出去后別亂說,畢竟這么多年好朋友。”
“誰跟她朋友啊!”B拎起包。
“對啊!我們不認這種朋友!”B拉著C,氣沖沖的走了。
04
你也許會問,A做錯了什么?
錯就錯在A高升了,飛黃騰達了。
我們常常罵一個人發達了,忘恩負義、不念舊情。
但是,有時候,也會有“當你發達了,朋友不認你”的情況發生。
我們先來討論下,為什么人會不認老朋友?
人不再認老朋友,很可能是他不愿見老朋友。
這個“不愿見”包含的情懷很復雜。
你想想——
如果你留級,你可能不愿見你以前班上的老同學,因為你看見他們,你會感覺自己比他們矮一截。
如果你離婚了,你可能不愿和以前玩的夫妻檔碰面,因為你們分開了,他們卻依然在一起。因為每見一次,就在提醒你的傷痛。你可能更不愿見前妻(夫)的朋友,因為那是“他(她)”的朋友,既然 你們已經分開,也就沒有必要再認他們。
即使他們喜歡、愿意跟你繼續來往,你也可能躲著。
因為你會猜:那是我前妻(夫)的朋友,他們一定是向著他(她),或許也可能是同情我罷了。除非有一天你發達了、得意了,過得比你前妻(夫)好,你可能會讓那些朋友去“傳”給“那個人”聽,作為一種報復,你才可能和那些朋友接觸一下。
話說回來,當你某天真的得意了,你八成更不希望碰到“他們”。
因為你有了新的家庭、新的伴侶、新的生活,你不希望你的伴侶知道你的過去,即使他知道,你也不想再去“提醒他”,讓他想起。
風月場所的女孩子更是如此。在“那兒”她們是好朋友好姐妹,但當有一天,她離開了,就不再相認、不再相見。為什么?因為她要忘了過去,她要開始全新的生活。如果你曾經在風月場上班,某天,你離開了,你有了自己的老公孩子和心愛的家,你會希望你的鄰居、朋友、孩子知道你的過去嗎?肯定不希望。
進一步想,如果你再婚,你以為你的另一半又想見到你以前的朋友嗎?只怕他非但不想見到那些朋友,連你和你的前妻前夫經常去的地方,他都不想去。
如果你和他去,你指指這個,又指指那個,是的!你都很熟,但是他會怎么想?你每指一個你“以前去過的地方”,就讓他想起一次“你的過去”。
05
一個人與老朋友疏遠,很可能是有了更多的新朋友。
想想,如果你有天跟A一樣搬到了一棟新樓里。你出門,在走廊里遇見了新鄰居,你們交換聯系方式;你走出電梯,遇見個老同學,要帶你去買新家具,一路上又提及你老窗的消息;你到大廳,認識了幾位新的管理員,他們向你介紹大樓的管理規則。
你看,你一下是不是又交了好多新朋友?
當然,其中也包括你久不來往,又要重拾的“舊交”。
我們的一生就是如此“新新舊舊”。
人生本來就是來來往往,你搬了新家、你換了新工作,也就有了新朋友。
人生有多少時間既能結交新朋友,又能和所有“舊交”保持聯系呢?于是在不知不覺中,你和“他們”漸漸疏遠。
那么,問題來了!
你結交了很多新朋友,心每天被各種“新”充實著、忙碌著。但是回頭看看,你的老朋友還在老地方該吃吃該喝喝。
他們在“不變”中有什么“變化”?
有!就!是!你!
他們聚餐時,你坐的那張椅子空了。
他們聊天時,你熟悉的笑聲不見了。
他們失落了!彼此問:“你去哪里了?為什么不來?”
抬起頭,遠處的頂級寫字樓里,你去了那里!
他們沒變,是你變了啊!
他們還在這,是你走了啊!
有一句諺語說:看不見的,也就不再愛了。
06
如果非要問為什么,一句話回答你——你們不在同一個世界。
當你發達了,出手闊綽了,你雖然總找你的老朋友玩。問題是,他們能不能跟你一樣出手闊綽呢?
就算是你夠朋友,一次次的招待他們,絕口不提錢的事情。換做是他們,你覺得他們會開心嗎?
如果你們財力差得非常大,你可能還不介意。但是當你雖不及他,但是兩人差距卻不遠時,你可能就會“高攀不起”了。
你愈是像ABC原來平起平坐,而今位階有了變化,你愈是心里不舒服,也愈會躲避。
這就是為什么“當一個人發了,老朋友就不再認他”的道理。
07
某人兒子車禍死了。兒子生前總到家里玩的同學,再也不來了。連兒子的女朋友,也消失不見。
當你罵他們不夠“朋友”時,你是不是也要想想,即使他們上門,又如何?
你原本忘了失去兒子的痛苦,看到這些年輕人,是不是又會提及你的傷痛,拉著他們,你又落了淚?他們見你哭,看到墻上掛的照片,是不是也要傷心。
人性在這時,就可能會回避。不是他們無情,而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知道“如何自處”,也不愿“勾起彼此的傷痛“”。
所以當你事業失敗、人生不如意時,那些以前的老朋友就避不見面,不也有同樣的可能嗎?
往壞處想,他們怕你伸手借錢;往好處想,他們怕傷了你自尊。
往壞處想,他們只是不再找你去玩;往好處想,你窮了現在還能維持過去的場面么?
他們拉著你出去玩,要不要你出錢?不要你出錢,會不會傷你自尊?
換個角度想——
當有一天,你失意了,千萬不要去硬撐場面。硬撐場面,心累,錢更累。碰到老朋友你也不要躲避,你可以坦白說出自己的處境。有人請你,你也可以說:“對不起!我現在必須抓緊每一分鐘,想辦法東山再起”。
于是,你窮,窮的有志氣。跟老朋友相處時,也可以很坦然。
08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是常有的事情。
老朋友發了,不見了,你要想:“他忙”。
朋友垮了,避不見面,你要想:“他難”。
如果你現在很得意,遇到你的老朋友,你要多談過去,少談眼前,別人才會覺得你念舊。
一個失意人,能在一群得意人之間談笑風聲、略無慚色,才是有骨氣;一個得意人,能在一群失意的朋友間,讓人想不到他的得意,才是會做人。
讓我們再回到前面的故事中,B和C離開的多尷尬啊?
A愈是成功,就顯得B和C失敗。不但事業失敗,做人也失敗!即使到了新公司,別人會怎么說?A如果成名,會不會找她們合作?就算找她們,她們又怎么回的去?
換個角度——
如果A是主唱,BC和音,用最美的聲音、最祝福的眼神,為A捧場撐腰,表現出“以她為榮”的胸懷。
只怕大家會說:“只因為有BC兩位好朋友的支撐,才有了A今天的成績。”
這種畫面不是更和諧嗎?
點贊是鼓勵,關注是獎勵,總之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