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時間如同奔流的江河,表面看去波濤洶涌的浪花亦不過是瞬間過客,所有的一切都抵不過流逝的結局,對于流逝的事物,人們以文字,圖片,音樂,電影,戲劇的形式將它們加工紀念……于我而言,文字是我喜歡且擅長的形式。
幾天前,自己寫的一篇文章被簡書(一個寫作APP)審核通過,發表在首頁上,我開心了好幾天。記得剛上初中那會兒,我十一歲,半個月回一次家,開始學著獨立生活,幾乎每天都寫日記,一來記錄在學校發生的事情,二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心愿。在高中、大學時期,斷斷續續地記錄,想寫了就一下子寫很多話,不想寫的時候好幾天都不打開日記本,加上有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閑言碎語都散落在各個不知名的角落里,沒有像初中時那樣堅持寫作,這一點讓我感到遺憾和內疚,世界上最無力的一句話是“我本可以”。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我慶幸意識到了文字對自己的意義。
02
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照顧我,我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一個小鎮上,那也是他們的故鄉,我的老家。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在爺爺的指導下寫過一篇關于家鄉的作文,入選縣級小學生優秀作文之列,那本印成鉛字的作文書還在家里保存著。五年級時,學校舉辦作文競賽,以母愛為話題,我的作文得了一等獎,雖然那時我最擅長的科目是數學,但我發現自己在寫作方面有些許天賦,略有一絲驕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演講這方面,我就很慫了,還是上小學的時候,學校舉辦演講比賽,老師說可以自己寫演講稿,也可以用現成的稿子,我回家以后自己寫了一篇,身為中學教師的爺爺看了以后說寫得不錯。第二天,語文課上,老師讓準備演講的同學一一上臺試試,我上臺時沒帶稿子,還以為自己講得可以像寫作時那樣流暢,但我一看到同學和老師們那么多雙眼睛,我就啥也記不起來了,卡殼了幾分鐘,灰溜溜地回到座位上。一直把這件事記得很清楚,是因為當時確實受到很大打擊,老師看我靦腆的不像樣,甚至打算讓別的同學用我的稿子演講。后來,我漸漸地意識到是性格使然,一個人的性格對于他的人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3
我向來都是一個敏感的人,是很典型的巨蟹座,但能夠閱讀和寫作,這讓我很開心。就像有的人喜歡唱歌、表演一樣,寫作這件事,讓我覺得我不是那么世俗,我還有自己的思想和世界。上初一時,曾因一篇作文被語文老師叫到辦公室里談話,她跟我說了沙子變成珍珠的故事,并夸贊我是一粒將要進入蚌殼的沙子:
每個人都見過珍珠,但珍珠是怎么來的,并不見得有很多人知道。其實珍珠就是沙子,不同的是,這粒沙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進入了一個張開的蚌里。柔軟的肉體里突然多了一粒沙子,蚌感到極不舒服,便使出渾身解數,分泌出汁液,把沙子層層包裹以同化沙子,使之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從而感到舒適自在。時間久了,沙子就變成了珍珠。
自此以后,我受到了極大的鼓勵,因為我的天分得到肯定,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變成珍珠。我帶著老師的鼓勵創作了人生中第一部小說,是科幻題材,說出來你們可能覺得好笑,我是因為看了一部科幻電視劇受到啟發寫的,而且小說里的人物從姓名到特點都以我當時班上的同學為原型,有段時間被班主任知道了,在班會上表揚了我,課間還不時有同學問我有沒有把他/她寫進故事里,沒有的話給他/她加個角色。聽起來是不是還挺像回事的,如果寫得好,說不定還能發表成為天才作家啥的。事實是,沒有發表,也沒有寫完,十多頁A4紙上鋼筆字密密麻麻,卻是個還沒結束的故事,再后來因為學業等緣故,我這部未完成小說就被束之高閣了。幾個月前,我打電話給我爸,讓他在家幫我找找,未果,不知我下次回家還能不能找到。
04
世事無常,或許你會問我,既然和寫作之間有如此淵源,為何沒有選擇相關專業?我是一個變化多端的人,小時候受父親影響,一心想著長大以后當醫生;初中時,又想以后當導演;高中選了理科,除了日復一日地埋頭于難搞的洛倫茲力和記住就忘的化學方程式里之外,周末偷閑窩在宿舍小床上看看安妮寶貝、郭敬明他們,向往作家這一職業,但沒碰到像新概念作文大賽這樣的機遇,后知后覺,大學知道這項比賽的時候文筆也生疏了很多,自然也沒能入選;高考之后,一心想來上海,來是來了,我卻沒有過上夢想中的大學生活,在理工院校讀了商科,心心念念的還是文字,在院刊、校報上發表過文章,做了文字新聞相關的學生工作,有幸當過一年部長,性格上沒有十幾年前那么靦腆了,后來跨考復旦中文系,孤軍奮戰半年,最后死在一門專業課上,畢業之后跨行選擇了文案相關的工作。
文如其人,最好的文章往往是最走心的文章。寫作是一個自我梳理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寫作是世界上最孤軍奮戰的事情,但與此同時,自古至今又有無數或隱或顯的作者踽踽獨行于這條路上。有時候抓耳撓腮地不知道寫什么,被那種糾結和痛苦的情緒所困擾 ;工作的原因,我也看過不少文案寫作的方法,但還是寫不出來特別滿意的文章。事實就是這樣,也許你可以教別人寫作,但不一定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盡管如此,我還是有想寫的欲望,作家瓊瑤曾說過一句話我很喜歡:
“寫作對我而言就像血液一樣,這是我生命的本能,我永遠不可能說出封筆這樣的話。”
05
俯仰流年二十春,幾多歡笑與憂愁,不曾死心塌地地熱愛過什么,不曾鍥而不舍地堅持過什么,亦不曾堅固忠誠地信仰過什么,實屬人生一大悲哀,倘若還有稍能拿得出手的東西,感激所剩不多的筆墨幫助自己訴說衷腸。
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我也開啟了新媒體的窗口,斷斷續續地書寫著自己的人生。行業中可以看到快速成長的新銳,還有著一群苦苦掙扎卻在原地踏步的迷茫一代,我還處于后者之列。
對于寫作而言,輸入決定輸出。吃了什么,才會吐出來什么。在寫作的這條道路上,“寫”是第一生產力,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