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文明發展到現在,大家看起來都豐衣足食,可我們的精神恐慌里,還是最基礎的,在害怕沒飯吃,很多人的人生追求是,有個鐵飯碗。
我以前覺得有句話很真理,就是,不能吃青春飯。心理邏輯是,青春過去后,他們就會晚景凄涼。
原來我跟追求鐵飯碗的爸媽一樣啊,心里有對飯碗深深的眷戀。
鐵飯碗靠不靠譜,已經有很多人聊過了。然而,吃青春飯,有那么可怕嗎?
吃青春飯一直是個貶義詞。吃青春飯的人,揮霍、透支自己的年齡、體力、精力,換取一時富足的生活。這應該是對吃青春飯的刻板印象了。
其實,不論選擇任何職業,隨著年歲的增長,體力和精力都是越來越差的,可能很多職業,有自己的年齡頂峰,運動員的頂峰是二十幾歲,政治家的頂峰是五六十歲,登頂的時間,是越晚越好么?這也未必吧,畢竟人世無常……
而青春呢,本就是碗好飯,每個人都吃定了。
年輕的時候,選什么職業都很輕松。作為職場新人,可以嘗試很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可以換不同的行業、職業,盡情折騰。看著招聘啟事你就會知道,公司要的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到了三四十歲,能找的工作就只能是吉祥三保——保潔、保姆和保安。
反而是那些大膽吃著青春飯的人,能夠坦蕩的活在當下,獲得財富和經驗。大部分人的青春是貧窮而迷茫的,而能吃上青春飯的人呢,至少富有而迷茫。
晚景凄涼,也從來不是吃青春飯的人所專屬的。有很多人,是從早到晚一直都很凄涼,只是沒有好轉過,反而沒那么痛苦。
所謂青春飯,我想,其中的價值觀,是把吃飯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也對,吃飯關系到一個人的生存。即使現在生存已經沒有那么難了,可還是放不下這份原始的恐慌,不愿去想一想,除了生存之外的價值。
畢業已經四五年了,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確實會越來越覺得,工作就是為了混口飯吃,沒有什么別的意義。老同學相聚,相互問,最近在做什么。回答大多是,沒啥,打打雜,混口飯吃。
這個時候,其實很能理解父母說的:你應該找個鐵飯碗。如果生活就是為了吃飯,當然選吃的最穩妥。但我依然認為,所謂端鐵飯碗的人,過幾年,吃的可能就是鐵銹拌飯了。
我想,有這些想法的自己是應該警惕的,混口飯吃很容易,人應該時常抬頭看看,那些更美好的可能。我或許不知道我是誰,但我知道我不想成為誰。
是時候提醒自己:吃飯是為了活著,但若人活著就是為了吃飯,這就很沒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