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果然是最任性的東西,你不注意它時,它已經跑了很遠,怎么叫也叫不停。
最近看完了《最好的我們》,這部80后、90后的校園青春劇,這熟悉的場景勾起我埋藏心間的舊時光,不禁讓我心中有種莫名的悸動,連我自己也分不清道不明。
男主是97年的劉昊然,陽光帥氣,成熟中又透著稚氣。我是在羨慕么,羨慕他在花季的年紀里有了自己的追求,那種我向往而不可得的光輝,耀眼的讓我有些晃目。
依稀記得08年的那個時候,那時的自己正處在高二,那時我對文學開始有了些熱愛,我崇拜著別人能夠信手拈來一句句華麗的辭藻。那時是在《萌芽》08年第一期上,看到了一篇關于90后即將到來的文章,那時的自己,憧憬之余還帶著少許激動,洋洋得意的認為,自己的青春正在搖旗吶喊的大步向前,我擁有著整個青春的時間來讓自己努力,讓自己一步一步,得到屬于自己的光輝。那時的自己才17歲,最大的90后才剛滿18歲,整個世界都在宣告著,90后的腳步已經踏響,80后已經要退出歷史的舞臺,世界即將為90后的到來而吶喊。
那時候的自己還不知道未來的路有太多荊棘,而我卻缺乏披荊斬棘的決心,一切不過是自己的臆想罷了,如今,我似乎被阻斷在尋夢的路上,已經失了遠方而不可知。真是可悲的人呀。
不知為何,心間洋溢起后悔的浪潮,席卷吞噬我,讓自己窒息,讓自己無助,在這24歲的末尾,我好想抓住這個青春,我卻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似乎錯過了太多,抓住的太少。我的文學夢想,被我自己的頹廢、懶惰、得過且過擊得千瘡百孔,仿佛下一秒就要化成泡影,于我的心間消失不見,再也尋不到絲毫的痕跡。我不經有些慌了,那是我潛意識一直在堅守的事物,卻不想被自己的無所作為,逼到了絕境。
時光本沒有溫度,卻不想因為我的頹廢,讓它充滿了嚴寒。
回到過去,不過是文學人給世人開的玩笑,像是一種諷刺一樣,給后悔的人一種不可能有的遐想。聰明的人笑一笑,愚蠢的人深陷后悔的泥潭不能自拔。
我恨極了這種感覺,也開始有些討厭現在的自己,我曾經的自信與憧憬,在今時成了最深刻的諷刺,仿佛自己成了一個天下第一的大笑話,而我卻無法辯駁,只能蓋棺定論,承認自己的失敗。
最近有個想法,似乎有些質疑自己一開始的自大,或許我本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卻強迫自己在堅持,所以支離破碎也在所難免。
突然想起自己對于寫作的初衷,第一次萌生寫作的想法,那是在初三,具體時間已經遺忘。那時我的語文成績雖然算不上慘不忍睹但也不容樂觀。那時候有訂閱作文雜志,在上面看到一篇小說連載,名字叫《神魔》,當時只是草草的看過一點,當時的光怪陸離,讓我開始對寫作萌生了想法,我想去勾畫自己心中的故事,與人分享,想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讓自己的一路的時光充滿溫暖。
記得那個時候是在重點班,同桌是一個身材高挑的女生,她語文很好,我習慣寫些東西便和她一起分享,當時的文筆生硬干冷,字里行間都充斥著凌亂,她總是會把它看完,并給出中肯的評語,那時我的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讓我斗志昂然,越挫越勇。
興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師,雖然我的文筆依舊不是很好,但我的語文成績似乎猶如久旱的灌木迎來了久違的甘霖,生機勃勃的開始茁壯成長。這仿佛是給了自己足夠的肯定,在尋夢的道路上,滿懷微笑的向前走。
夢想有多美,現實就會變本加厲的更加殘酷。
在高考前的兩個月,在日益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我的人生發生了一場變故,這突如其來的血光之災,讓我有些彷徨,在那戲劇性的一刻,我腦海中充滿了不可置信,前一刻我還在構思著一本小說的框架,后一刻我就躺在血泊中被救護車拉進了醫院。生活才是最牛逼的編劇,因為沒有人能夠知道下一秒他會出什么場景,而你只能按著他說的去演,不能辯駁。
那是我人生中少數的灰暗日子,我丟掉了我一貫的從容,暴躁、易怒充斥著我的身心,這讓我自己身心俱疲,也讓周圍關心我的人傷心擔憂。
高考我考了一個末流的二本大學,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很少與外界接觸,我迷戀上網絡游戲,似乎只有這樣的輕松放肆才能讓自己愉快些。
頹廢的大學時光,我不曾再去學過鋼琴,不曾再去構思過新的小說,我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生生活中,班級活動、學生會、學校比賽,我似乎在找另一種突破,遺忘了我曾經的夢想。每一日得過且過,失去了往日的斗志。
順其自然,其實是為自己的懦弱找的最好的借口,讓你自我放逐之余,還能寬慰自己不要強求,要順應天意。于是,我便順其自然地掉溝里去了,平淡無奇的生活,讓我似乎遺忘,自己曾經也是一個追夢的少年。
時光太過狡猾,沒有人可以抓住它。而我被喚醒的舊時光,它曾經閃著質樸的光輝,如今卻被披上了寒霜。我想再去追夢的路上走走,做回那個滿懷斗志激昂澎湃的追夢的少年。
文/ 晶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