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刷屏陪作業的難~也是,開學2個月了,作業開始進入平穩期,無論是量還是難度都已經上去了,于是,出現了一大波陪作業的痛苦~
有朋友跟我交流孩子的作業問題,聽我輕描淡寫的說,沒什么需要焦慮的,朋友恨恨的說,那是因為你家的還沒上小學,等他上學了,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痛苦了~
我還真不以為意。因為,我十分萬分的相信,豆豆會很好~我們倆不會有戰爭。
為什么我敢這樣說?是因為我們幼小銜接做的很好~
哦哦哦,是嗎?是因為報了哪兒的幼小銜接班???快介紹一下~不好意思~我們是在家里自己銜接的。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幼小銜接的打開方式。
軟實力:專注,規則,手的協調,邏輯,空間,理解,表達,耐心,愿意跟隨,好奇心,溝通方式,自我價值感
這里想插播一句,這些軟實力的東西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有的呀,得從小就給到孩子,所以,從孩子一出生,我們就要給與很好的教育,為孩子的將來打好基礎。
硬實力:認知,運動,語言,數學(閱讀,數學,寫字,英文,跳繩,圍棋)另外涉獵(可歸屬于娛樂):樂高,scratch,藝術,做零食,思維導圖學成語,非洲鼓,投籃,踢足球。
方法:由少到多,緩和無壓力,專項攻破,慢一點。時間管理,自主意識,以身作則。
我列了一下,感覺都可以寫本書了~下面我來稍微展開講一講~
專注:當孩子的專注比較好的時候,30分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他仔細聽題,認真思考,沒有磨洋工,也不會到處看,寫字就一筆一劃的寫,做題就一題一題的做,讀書就一篇一篇的讀……當專注時,孩子做事,是安靜而祥和的。此時,無論孩子做的如何,相信家長都不會太有情緒。那么,拋開孩子本身專注不好的情況不談,一個專注好的孩子,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走神的狀態呢?1,累了,那么此時,需要停下來。2,不懂,當孩子對題目有疑惑時,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此時,家長要做的事情,是很好的引導和幫助孩子理解題目,知道應該從何處入手。
規則感:該干什么的時候,就去做就是了。規定了需要完成的作業,那就去完成。我們的規則是,每天的任務是需要花大概30分鐘來完成的。如果無法完成,第二天的娛樂會被押后至任務完成~
手的協調:要讓孩子寫字,做數學,畫思維導圖,剪紙什么的,如果孩子對自己的手控制不好,寫出來的字就會非常大。這是需要熟悉和練習的一個過程。從寫的比較大開始,慢慢的,讓孩子把字寫在一個格子里,讓孩子很好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手。
邏輯:在讀書時,做數學題時,有沒有邏輯性決定了孩子的效率和理解力。我們從小就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順序感,涉及邏輯的事情也盡量詳細的給孩子講清楚其中的緣由和道道,讓孩子從小就是一個很明白的孩子,這樣孩子的邏輯性才能得到發展。當然,刻意的給孩子創造一些需要用邏輯才能解答的難題是必須的~
空間感:很小的時候就需要給孩子發展空間感,但那個時候的空間感是全身心的去感受的。到孩子3歲以后,我們要有意識的讓孩子站在三維的面上去觀察一切事物,不要只看表面。這不僅僅是空間感的問題,還是一個思維方式的問題。讓孩子看的深,看的透。關于空間感的游戲有很多,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思考,孩子就能理解所“不能看到”的世界。
理解能力:孩子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有一定的關系。當認知不夠時,對某些東西就是無法理解,或者說理解起來比較慢。那么,從小的閱讀,以及聯系讀的內容和現實生活就是一件非常有用的事情了。對于孩子來說,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他們一下就能明白,我們從小就幫助孩子從書上比較遙遠的概念聯系到現實中來,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都會更好。
表達能力:能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困惑和自己想要說的話,是體現孩子表達能力的時候。表達能力其實和理解能力是正比的關系,但是,又需要單獨訓練。因為能理解和能表達中間還隔著一層,需要孩子自己嘗試組織語言,并且梳理自己的表達方式。那么,進行情景的演練就是一個很好的幫助孩子訓練表達能力的游戲。
耐心: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或者遇到一件比較復雜的事情時,有沒有耐心,決定了孩子會不會成功。耐心是家長從小就需要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的鼓勵,是幫助孩子建立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告訴孩子,我們在意的和看重的是你努力的這個過程,是你耐心做事的樣子,而不是一個成功的結果。當我們以過程為導向,孩子就會變得更有耐心。
愿意跟隨:當家長引導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時候,要讓孩子愿意跟隨。那么家長是需要有強有力的親子鏈接,自己需要有感染力,有趣,先給孩子挖一個很有意思的坑,讓孩子跳下來,然后,再慢慢加碼,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不是被強逼著學習~
好奇心:從小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抱有好奇的態度和熱情,是孩子的活力所在。我們不想要一個死學習的孩子,我們要的是一個活蹦亂跳但是喜歡學習的孩子。那么,當孩子提出十萬個為什么的時候,我們就要非常認真也非常嚴肅的去對待孩子,而不要應付了事。只有當我們足夠尊重孩子,我們才能很好的引發孩子的好奇心。
溝通方式: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重中之重。當孩子有疑惑時,當孩子有情緒時,當孩子自己心里有什么想法時,希望會有一個耐心傾聽并且給出適當意見的家長。所以,從小建立和孩子適合的溝通方式,為我們帶領孩子時,孩子有困惑的時候,可以和家長一起來討論并解決。
自我價值感:一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決定了他是否會對自己有高的要求,愿不愿意把一件事情做好,想不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當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很高。注意,這里說的是孩子感受到,也就是要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建立好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孩子就會對自己有要求,我們要做的,就只是輔助他們而已!
我具體是怎么做的呢?
先說說方法:從少到多。我們先從一個任務開始。比如,我們先從認字開始,讓孩子先找出現在已經學會的字,然后把這些字寫在卡片上,排出來,讓孩子有一定的成就感。在孩子認識的字里面,我們嘗試造句,讓孩子發現,原來自己是可以認識這樣一句話的。
有一些要求和變化。然后,我們加1-2個字進去,讓孩子去猜,加進去的字是什么意思,怎么讀。跟孩子玩兒認字,讓孩子感受到,每天能多認兩個字,多知道一個詞匯的寫法。當孩子已經習慣了每天認字的活動,我們可以再加入一個計算數學題的活動。我們可以從1道題開始,從簡單的孩子很容易的開始,又慢慢的讓孩子習慣每天認字2個,做題1道。隨著時間,我們可以加很多的小任務進去。
無壓力,提前做。幼小銜接的好處在于,沒有特別的作業的壓力,所以最先開始,我們可以很慢,很悠閑,做完了就很有成就感。讓孩子去數一數自己之前加起來認識了多少單詞,做了多少題了,給孩子成就感。告訴他,看,每天不用太多時間,只要天天堅持做,就這么多了。
從簡單到難,sacaffolding(http://www.lxweimin.com/p/ba9515109d92)。比如我帶領豆豆跳繩,因為小學是需要考的。但是,我們現在毫無壓力,所以,我先讓豆豆學會甩手,把繩子從身后甩到前面就可以了。然后,我們再嘗試把腳尖抬起,讓繩子落到腳下,然后是嘗試跳一個~我們用scaffolding的原則,一步一步,慢慢的來。孩子很舒服,很緩和,家長也沒有壓力。把事情做在前面,等需要考核的時候,就不用著急了。
時間管理。我們需要給孩子單獨隔離出一個時間段來做這些事情。比如是放學后,或者睡覺前,只需要先騰出半小時左右,帶領孩子去一項一項的完成任務。如果任務做的好又快,比如,節約了10分鐘,那么我們就再獎勵10分鐘,一共20分鐘,玩兒孩子想玩兒的游戲,讓孩子感受到高效率的好處。
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讓孩子自己主動的去完成任務,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大大的贊揚,給與肯定,讓孩子的自覺性越來越強。
以身作則。作為家長,不能天天孩子在學你在玩兒,那樣的話,孩子是不會服氣的。我天天在孩子面前看書,寫筆記,讀英語,練發音,練字。每當孩子問我,媽媽,你會寫字了,為什么還要練。我說,會了不代表很好,現在好一點了但還可以更好。英語的發音也是,孩子覺得我讀的很好,我找了一個native speaker的給他聽,告訴他,你看,媽媽這個發音還不太對,媽媽還需要多練習。當家長的行動量上去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跟上了~
那么,在硬實力上,我們具體做了什么呢?我稍微列舉一下即可,要寫的話太多,只點到即止。
每日任務:
閱讀:認字,讀詞,跟讀句子,歸納概括文章含義,用5w1h來拆解文章,演練文章,造句,嘗試用文章中的句式表達,提出問題,找到延展的地方,延申其他知識點,聯系之前學過的東西
數學:做新加坡數學(L1)的書2頁,看看里面的英語單詞和句型。
寫字:3個字,練習幾次。3個字母,練習幾次。
英語:跟讀看聽學第一冊,目前已背誦到33課。(雙課因為是練習,暫時跳過了)phocics的聽寫3-5個單詞,拼讀,拼寫。
跳繩:目前是每天7個,一次跳一個即可。
圍棋:每天4道圍棋題,搞清楚為什么。做到不看答案,打亂習題,重做時不錯。
不定時的任務或者說是娛樂:
樂高的搭建和機械搭建:平時有時間30分鐘以上時,一起嘗試。
Scratch編程,剛開始啟蒙,還在摸索每一個項目中有哪些動作,很有興趣,大概一周20分鐘的時間探索。我還在看書學習中。
藝術課:每周至少一幅畫,有機會還會做一些小手工。
一周至少會學一首成語,搞清楚具體含義和背景,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一次。
每周會不定時打打非洲鼓,主要是我喜歡,幫助孩子建立節奏感,也聽好玩兒的。
周五有時候會做小零食,帶著孩子一起做,算是廚藝課了吧~平時幫助擇菜就更不用說了。
每天都會想方設法的找些運動項目給孩子,能去戶外會盡量去戶外,保證孩子的運動量。投籃和足球幾乎每天都有~
以上,就是我們的幼小銜接。我相信,在這樣的帶領下,孩子入小學應該很容易就適應了,即使到時候做作業有一定的沖突,我也相信,我們能平心靜氣的解決掉~
愿大家都能愉快的陪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