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中有很多“官二代”,比如爭風吃醋失手殺人的何文新,比如依賴仰仗姐姐的穆青,比如兢兢業業管家的謝弼,要說誰最出彩,自然是國舅爺言侯的兒子言豫津。他可是一位十足的“官二代”,父親是一品軍侯,姑姑是當朝皇后,好友景睿是長公主的兒子。
這樣一位出身高貴的“官二代”卻沒有成長為一個紈绔子弟,按照劇情發展,他終將繼承他爹的優良傳統,成長為國之棟梁。
吃喝玩樂,并不沉溺其中
豫津是當朝國舅的“獨生子”,可謂“萬千寵愛于一身”。可惜母親早逝,父親為避禍遠遁紅塵,皇后姑姑也并不與之親近。沒有兄弟姐妹的他孤苦無依,常常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侯府,所以,才逐漸長成“哪里熱鬧往哪里鉆”的性子。
他如同“富貴閑人”一般,螺市街閑逛,酒樓看熱鬧,妙音坊聽曲兒,楊柳心看舞,虎丘泡溫泉。但是他不同于一般的“官二代”,他對于擅長音律的宮羽、舞技高超的心楊、心柳不是心存齷齪,而是心生敬意。
他精通音律。劇中一個細節完美體現這一點。國喪期間,紀王爺找了一些頂尖的樂師,譜出一個新的曲子,豫津帶著紀王爺去宮羽那里聽宮羽演奏,他首先指出“這個地方轉得有點生硬”,然后宮羽略一思索,便說“我這樣改可好”。紀王爺和豫津一起點頭贊同。
“官二代”尤其是“世家子弟”,他們擁有很多普通人沒有的優勢,受人才代出的祖輩影響,繼承優良基因、優質教育、人脈財富等資源,起點很高。利用好了,成就一番事業;利用不好,家族的命運都會斷送。
豫津做得很好,利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跟著紀王爺欣賞歌舞音樂,跟著夏冬學習武功,跟著景睿外出游玩。提升自我又讓生活多姿多彩,還能守住本分,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這才是一個“官二代”應有的底線。
聰明伶俐,胸中自有丘壑
豫津看似大大咧咧,萬事不上心,只愛吃喝玩樂,其實他的機靈勁兒遠勝景睿。比如夏冬在京郊受伏擊,在他和景睿的幫助下成功突圍,景睿出于義氣要求護送夏冬至懸鏡司,夏冬拒絕了,而景睿仍要堅持,這時豫津卻立馬反應過來,說我們跟著還礙手礙腳地呢!拉走了景睿。果然他們離開后,夏冬發現還有人在跟蹤她。
在景睿、言侯都認為梅長蘇在為譽王謀事的時候,而豫津卻說,他憑他的感覺認為事實并非如此。事實上,梅長蘇真正扶持的人是靖王。豫津小小年紀,就能有這種洞察力,可見絕非不學無術的“官二代”。
大年初一,豫津去給梅長蘇拜年,感謝他阻止父親謀害皇上的做法。當時,他說:“朝局難測,我們大家的命運又會如何,都難以預料,但是唯有把握此心而已。”
雖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能阻止什么,又不能推動什么,但是能把握此心,便足矣。因為“此心”既是言氏一族忠君愛國之心,又是一心為民的赤子之心。就像言侯,雖然遠離朝堂漩渦的中心,可是心中裝著的仍舊是天下,仍舊是如何整頓朝綱,激濁揚清,政通人和。
豫津現在雖然還未建功立業,位居朝堂,但是他恪守的“赤子之心”自會讓他今后做出一番不遜色于其父的事業。身為“官二代”,雖有很多捷徑可走,但也背負著重大的責任。守住本心,勇于承擔,砥礪前行,才能對得起與生俱來的殊榮!
胸懷家國,滿懷一腔熱血
當戰事四起,值國家用人之際,豫津沒有片刻猶豫,便報名上了戰場。縱知自己武功有限,縱知前途兇險,但是國難當頭,身為“官二代”責無旁貸。
為什么很多“官二代”不成器?書中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吏部尚書何敬中之子,與他人爭風吃醋,錯手殺人。在兒子殺人之后,何敬中是怎么做的?百般維護,甚至想濫用職權救兒子,最后不惜犧牲無辜者的生命從牢獄中換回兒子。試想,以何敬中的愛子之心,會讓自己的兒子去前線嗎?就算何敬中恨鐵不成鋼舍得送兒子上戰場,可是他的兒子敢上戰場嗎?
這些“官二代”身份尊貴,享受著常人沒有的特權,卻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畏縮不前,他們得到的與付出的遠遠不成正比,所以才讓百姓不服,才被人民辱罵。國家弘揚公平正義的時代精神,就該讓這種“特權思想”無處遁形。
如果都能像豫津這樣,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奮勇爭先,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屬于自己的一切,我想,人們就不會只盯著“官二代”這頂帽子,而會寬容地客觀衡量“官二代”本身。
豫津這個人物,恰是“官二代”的模范代表。希望“官二代”們都能像豫津一樣,愛惜自己輕易就能得來的一切,也能時時把該承擔的責任扛在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