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要開一家自己的咖啡館了。但是,我還沒學會怎么煮很地道的咖啡,也沒學會怎么做美味的甜品。
今晚倒動了2個小時,燙傷了手,做出來的也只不過是被我稱之為“狗屎”的抹茶餅干。
還好咖啡館開在社區(qū)里,距離家并不算太遠。中午拖個大箱子,把家里的藏書一點點搬到館子里去。晚上飯后又來館子里,找人安裝投影儀屏幕的人來量尺寸,順道再帶一箱子東西回來。被狗屎餅干折騰了2個小時,10點半多出門回家,突然下雨,沒傘,于是頂著雨一路跑回小區(qū)。路過快遞箱,取了阿三寄來的空氣炸鍋機,于是頂著雨再抱著個大箱子,繼續(xù)一路跑回家。
好吧。說的好像很凄涼,其實心里熱乎乎的。(喝了杯姜茶)
好信兒,寫此文前,又去豆瓣上搜了搜“叁號會所”,距離上次登門已經(jīng)都2年多了。豆瓣上沒有信息更新,看來真的是沒有再繼續(xù)做下去。好生懷念和朋友們一起去看小眾電影的日子。
記得09年冬,F(xiàn)Z第一次帶我去叁號會所,發(fā)現(xiàn)北京城竟然有這么個地方,藏在人大附近的一個家屬樓大院子里的小院子里,僻靜得很。但開門進去,卻又別有洞天,地中海式風格的建筑,雖然面積不大,但每一處都可以見得是主人精心設計和布置的。主廳里靠墻掛著一個大屏幕,屏幕對面有藤椅也有沙發(fā),大家各自安坐好,靜靜聽主人介紹電影的由頭,然后繼續(xù)靜靜地看著電影。結(jié)束后,再由主人介紹下電影的其它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背景補充,然后觀影的人們各自談談自己的理解或者干脆就是閑扯,想到什么說什么,卻偶爾也都聊得不亦樂乎。
我記得,F(xiàn)Z和大雪在這里給我過過生日;而其他朋友,也有陸陸續(xù)續(xù)地帶著來過。
我記得,我們都不太愛講話,大多時候只做了那些觀影討論里的聽眾,但聽到興起或真是有理解有偏差時,也會站起來和人理論一番。
我記得,大家一起看那個背誦莎士比亞戲劇的小女孩的紀錄片,我在那群人里,站起來竟然朗誦艾青的詩句。
我記得,我們一起看過很多很多太小眾卻真是精彩又有味道的電影,有講西班牙女斗牛士的一生的,有講四個朋友互相支持著漂流去南極的,有講調(diào)皮的小孩如何過圣誕的,有講一個妹妹為了幫哥哥洗清罪名努力從一個清潔工奮斗成律師的,有講一個孫女對爺爺?shù)膽涯畹摹?/p>
這些電影,都是如果沒有你,沒有叁號會所,我此生可能都沒有機會邂逅的。
如今,叁號會所已經(jīng)關(guān)門,大雪在北京,F(xiàn)Z去到紐約,我在蘇州,真不知下次有機會一起看電影,又會是什么時候?
我準備開一家這樣小小的,也僻靜隱僻在社區(qū)里的咖啡館,裝好大大的投影屏幕,繼續(xù)這電影之路。
邂逅每一個好電影,就好像看見過去的日子,在屏幕上。
也順便給另外的“我們”,提供新的叁號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