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人民日報》雜志刊發(fā)重要文章《“做人要實,干工作更要務實”——追記青海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朱治國》。22年工齡,25年黨齡,朱治國從廣袤的柴達木盆地到荒涼的青南高原,從壯闊的大湖之濱到富饒的河湟谷地,以勤勉澆灌信念,用擔當書寫忠誠,以清廉恪守初心,用生命詮釋使命,將一生獻給了黨的組工事業(yè)。
? ? ?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致敬朱治國同志,廣大基層干部要從他忠誠可靠、善作善成、激濁揚清的“生命答卷”中領悟“一”字密碼,成為新征程上的進取者、新任務中的實干者、新局面里的開拓者、新要求下的踐行者,在嶄新的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斗軌跡。
? ? ? ?“黨讓干啥就干啥,接過來就必須干好!”——“一顆心”忠誠可靠、赤誠熱忱,寫下“以國家之務為己任”的初心答卷。心有所信,方能致遠。堅定理想信念是終身課題,黨員干部時刻都要做到心中有信仰,并將理想信念落實到日常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融入到一言一行,體現(xiàn)在一點一滴,貫穿于一生一世。朱治國同志18歲入黨,黨齡比工齡更長。他常說,“做黨的干部,從事組織工作,必須講黨性、講政治,懂規(guī)矩、講規(guī)矩,按規(guī)矩辦事;要毫不猶豫服從組織安排,盡心竭力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不跟組織談條件、討價錢。”作為優(yōu)秀大學生,他沒有留戀繁華都市,選擇了戈壁鄉(xiāng)鎮(zhèn)。風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條件艱苦,每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毫無怨言。正因為條件艱苦,根才扎得深,錘煉了他不一般的品性,從最基層汲取了豐富的成長營養(yǎng)。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年輕干部要時刻謹記在黨言黨、在黨為黨的原則立場,把“忠誠”二字寫在“眉宇間”,烙印在“心坎上”,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砥礪對黨的赤誠紅心,始終沿著黨的正確指引聞令而行,才能在青春賽道上永葆“中國紅”。
? ? ? “少說‘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一雙腳”扎根基層、善作善成,寫下“櫛風沐雨自擔當”的實干答卷。作為一名組工干部,朱治國甘當“人梯”,肩扛時代重擔,擔當歷史使命,彰顯實干精神。在他的身上,有一股子“再難也要把事情辦好”的勁頭,寒冬缺氧季節(jié),驅車幾千公里,來往于數(shù)百個村社察實情、聽心聲 。大雪天,深一腳淺一腳,眉毛眼鏡結霜,說話能被風噎住,卻擋不住他與村干部的手緊緊握在一起。憑實干,全省村“兩委”換屆留住了不少能人、帶頭人,有力地支撐了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他的足跡同樣遍布青海各地,全省4149個村莊,走過一大半。扎根基層,惠及民生,謀求發(fā)展,是使命更是初心。向朱治國一樣,我們身為基層干部,要以讓群眾滿意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踐行各項工作“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帶著對工作的熱愛,對群眾的責任,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全面了解掌握群眾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在具體實踐中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人民群眾才會對我們的工作更認可、更滿意,我們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
? ? ? ? “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田’,不是‘自留地’。”——“一生情”融入事業(yè)、激濁揚清,寫下“兩袖清風朝天去”的廉潔答卷。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干凈做人做事是朱治國待人處事的行為準則。基層的同志到他辦公室對接工作,有時給他帶點土特產(chǎn),他一律婉言謝絕。在年底分管口干部集體廉政談話會上,他不止一次告誡大家,“組工干部頭頂著組織部的光環(huán),別人求你辦事,凡是違反原則的,要學會說不!”他在省委組織部乃至全省組織系統(tǒng)的威信很高,雖然他對工作要求嚴、標準高,有時會因為工作批評同事,但同事都愿意和他共事。朱治國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卻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組工事業(yè)的實干擔當。廣大基層干部要學習朱治國同志克己奉公的精神,不斷涵養(yǎng)廉潔力量,堅決做到明規(guī)矩、守規(guī)矩、知分寸、存敬畏,更要常常躬身反省、警醒自己,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照亮奮斗之路,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以不卑不亢、淡泊名利的優(yōu)良品質(zhì)涵養(yǎng)一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初心,以一身正氣接過黨的偉大事業(yè)的接力棒,用實際行動去維護黨的權威、維護群眾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