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省略一萬字
我,出身于一個貧困落后的小農村,從小就跟隨父母下地種田,那時候爺爺就長長教導我說:想要種出好莊家就必須勤揮手中的鋤頭;后來長大些被送去了學堂讀書,爸爸就長長教導我說:讀書要用功,學習就像種莊稼,你種啥長啥!再后來我終于考上了大學,從此遠離那貧窮落后的小農村,也不再有 天天耳提面命的“鋤頭教育”;再然后,我就這樣畢業了...
或許,我的命運本應如此坎坷不堪。本以為作為我老劉家第一批畢業于高等學府的拓荒者,從此便遠離了那農民的屬性,改頭換面定了新江山。
But,往往大學里的專業與名氣早就注定了你永遠會比別人差一步。在這個現實的社會里,應屆大學畢業生供大于需,如果你不比別人超越一步,你連跟別人競爭的機會都沒有。(貌似扯遠了…此處省略...)
也許,悶騷內向的理工男畢業工作大多偏向做攻城獅,俗稱“碼狗”、“碼農”。作為一代程序猿的自嘲,這背后的心酸豈是“碼農”二字所能詳述的呢?
突然回想,當年爺爺說的句句都是經典啊,“想要種出好莊家就必須勤揮手中的鋤頭”,就好比作為職業碼農要想寫出高質量代碼就必須多擼碼。因此,無論是種地還是擼碼都是苦逼的自然資源搬運工。
以前是勤揮鋤頭為了除野草,現在是時常debug排查野指針;
以前種地將就橫平豎直,現在講究代碼規范;
以前想吃什么糧食種什么莊稼,現在是有什么需求寫什么代碼;
以前勤揮鋤頭除雜草,現在狂擼代碼解BUG;
以前受制于各種鄉紳、地主階級克扣上班時間,現在是各種產品、項目克扣下班時間;
So,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無論你身處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如果擺脫不了那根深蒂固的“農性”,碼農與農民并無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