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同事說成成中學宋宇君老師講的公開課很特別,和我們平時聽的許多公開課不一樣。本周二下午宋宇君老師在一外講一節公開課,我和同事乘車前去一睹宋老師的風采,想看看他講的課有什么特別之處。
宋老師講的是人教版的課“making the news”,我們平時用的外研社的書,對人教版的書不熟。宋老師的課以一個自己做的微視頻導入,視頻做的很專業也很有水平,馬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這讓我想起了去年我講公開課時的情形,當時我講的是外研社的Book3 Module5 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我以一個與孔子相關的視頻導入,點評嘉賓孫老師說視頻雖然很不錯,也與本節課主題相關,但是感覺視頻沒有很快地抓取大家的注意力,沒有很好的被我利用。而反觀同事的導入,她以自己孩子每天上學第一件事拜孔子像為導入,不但緊緊圍繞本節課主題,而且很快地抓取了大家的注意力。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公開課的導入非常重要,每位講過公開課的老師都會在導入上花許多心思,但如何做到導入既切合主題,又簡短而有效,的確需要好好動翻腦筋。
宋老師的課堂并不熱鬧,但學生的思維卻一刻不閑著,宋老師不斷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歸納,總結,提煉。
宋老師這節課是代表山西省去義烏參加第十一屆全國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并且獲得一等獎的課,課后,成成中學的參賽團隊把這次講課比賽準備的臺前幕后以一個小品的形式復現了一遍。
他們抽到課題后,發現是特別頭疼的詞匯語法課,而且只有48小時的準備時間,宋老師兩天兩夜沒有出賓館的房門,同行的三位老師給宋老師找資料,想思路,出辦法。現在的許多活動,想要出色的完成比賽,已經不僅僅是個人單打獨斗可以做到的,需要teamwork,團隊作戰。但課程的主思路和大多數工作還是需要宋老師自己親力親為。
講過公開課的老師都體會過從接到公開課的任務到講完那一刻,整個過程對人的折磨,但每經歷過一次公開課的洗禮,對課堂的把控,對文本的解讀,對教學環節的設計等各項教師基本功的提升,絕對不是平時的家常課可以做到的。
參加工作這么久,已經由一位新老師成長為青年教師,對公開課的態度,也由一開始的抗拒,到無所謂,到悅納。
穿越公開課的荊棘,乃是一名教師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