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學習《終結拖延癥》,看題目就知道,這本書對我一定有幫助。開篇講到的一個案例,我看了一下,跟我的表現十分相似,好有同感。案例如下:
簡是一家公司的財務分析師,她的任務是要盡快完成季度財務分析報告,在拖了一段時間后,她決定今天必須要完成這個報告,看看下面發生的這些事:
(1)簡剛要坐下寫報告,她突然發現草坪草太高了,她得去剪草;
(2)剪完草后,正好看見了鄰居,就走過去閑聊了一會;
(3)吃完晚餐后,有點小困,就決定小睡一會,這樣就有精神寫報告了;
(4)小睡一會兒后,打開電腦,不由自主地看了一會新聞,又打了會喜歡的游戲,太晚了,還是睡覺吧,明天早點起來再做;
(5)一覺就睡到早上7點,她匆匆起床,準備上班,根本沒時間寫報告;
(6)忙乎了一早上才把手頭的事處理完,她午飯也沒吃,趕緊寫報告,但已經趕上不下午4點的截至時間了;
(7)她疲憊不堪,只好向老板申請延期一天,老板無奈同意了,她終于趕完了,內心憤怒不已,發誓下次一定不再這樣。可是下一次報告任務,她的拖延一如往昔。
有同感嗎?有同感就一起學習吧!
學習完《終結拖延癥》這本書,總結了一下,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自己的拖延癥狀:
1、首先摘掉自己“我是拖延癥”標簽。我太太一直認為我是一個有拖延癥的人,我也是一直都這么評價自己的。聽完這本書才明白,應該首先從認知上改變自己。不要總是否定自己,應該多去發現自己的進步,鼓勵自己說“我又進步了”。
2、改變認知。我的拖延類型主要來自“個人事務拖延”和“復雜拖延”。自己的事情往往不需要向別人交代,所以能拖則拖,長期就養成了這一不良習慣;還有一個“復雜拖延”,對于難的事情,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轉變心態,其實我也有表現很好的時候。應該多用更好的“立即行動認知”來迭代自己“拖延習慣認知”。學習正念,每時每刻只做自己該做的事,“行所當行”。
3、建立忍耐力和持久性。我經常會被一些外在事情干擾,影響正事,從而導致效率低,預定目標不能按時完成。按照書中的方法,真是應該跟自己較較勁,培養自己的忍耐力和持久性。每當想刷微信、想看新聞、想看電視的時候,不要立刻就順著習慣去做了,應該要較勁一下。這些事都會干擾我的效率,時刻提醒自己,學會“叫停”。
4、接納自己。拖延癥狀很多人都會有,也很正常,“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喜歡不動腦地生活”,我也是正常人,不要對自己要求太苛刻。先接納自己,如果拖延了,好吧,那確實是在拖延;不過,能做哪些事讓自己好起來呢?如果做了,我學到了什么?
5、鞏固自己的兩個優點。在克服拖延方面,我自認為有兩點做得比較好:第一,我習慣“把背包扔過墻”,讓自己沒有退路,這個方法能夠特別有效對治我的“拖延癥狀”。第二,愿意給出承諾。如果是自己能夠決定進度的事,我很愿意給出自己的承諾。承諾別人,其實是承諾自己。
加入每周“學習打卡”,就是對自己、對大家的一個承諾,開始了就去堅持,在學習方面就慢慢養成了習慣。終結自己“想學習而未行動”的拖延癥。本來想“拖到明天”(最后一天)再寫這篇心得,稍稍多想了一下,這周學習《終結拖延癥》,還是應該給自己一些鼓勵,別拖到最后一天了。終結拖延,從當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