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這個月就要過了,打第一天,就想好最后一天最后一篇寫這個話題,表達歉意或者感謝。
自打結婚后,便沒有心思用文字去記錄一些人和事,生活的壓力,即使有了時間,也拾不起青春期那股沉靜的心情。坐下來好好寫一寫,便成了一種遺憾,在這個互聯(lián)網日益昌盛的時代,遺憾比比皆是,少一樣不少,多一樣不多,愛好這東西,不能當飯吃,只能聊以慰藉。
以前寫日記,看的多了,很崇拜一些名家,時間都是一段一段地,讀書那會愛看長篇,畢業(yè)后又迷上中短篇,后來無聊時看看散文,我知道這并不是生活太充實,擠不出時間,而是自己懶了,就像打籃球一樣,也是好幾個年頭沒曾踏入那片場地。有些東西,丟下了就是永久,再想尋回,宛如癡人說夢。
大概兩三年前,科兒打電話給我,問我怎么不寫了,叫我下載簡書,還拉我進微信群,那時驚愕這個被我影響的人怎么還堅持著,但也只是一瞬間,他要我多在上面寫寫,寫了一篇,終究覺得索然無味而放棄。
前幾天看新聞,說到八零后,都說苦逼的一代,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沒趕上畢業(yè)分配,也沒趕上“計劃生育”,正是靠自己養(yǎng)家糊口的時期,所以有些愛好,也變成了曾經。其實每代人都有中年的困惑,相對于喜好,有的挺過來了,有的沒有,習慣成自然嘛,只怪我沒有做到勤于律己。
老媽和老婆常常說我怎樣這樣邋遢,不修邊幅,那天和一位上了年紀的陌生人聊天,感觸頗深,他說他年輕時時刻都是準備三套西服,上班一套,下班一套,去外面又是一套,凡事打理的井井有條,在他這個年紀,依然做到如此,再看看自己,不禁自慚形穢。
上個月,科兒打來電話,我以為他來催債,今年房子裝修找他借了錢一直沒能夠還上,說到這,很感謝科兒和張漫,每次到這種沒錢的日子,得到了他們不少的幫助。科兒說,幫我報了個寫作班,一個月里每天至少寫五百字,一周四天,一起的還有孫海燕。
后來群主二美老師拉我進群,加上了孫海燕的微信,回想起以前一些要好朋友們的事,熟悉又久遠。孫那時應該是商務英語專業(yè)的,我們是物理教育,她和科兒在計算機培訓班認識,熟了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認識了。如今也結婚生子,和我們一起的幾個同學,也就剩下科兒孑身一人在上海,我和哥常常催他,他卻總了了無言。
但現(xiàn)在,說起寫作班,他卻總能源源不斷往下說,我起初不愿承諾,這種事情,來的太突然,也比較忙,況且?guī)啄隂]寫,雖然只有區(qū)區(qū)五百字,但真心寫下來,找一個話題,怎樣構思發(fā)展,表達什么,確實有點困難。第二天他便把名報了,后來聽說報名費199,感覺這種盛情實在難卻,于是惶惶應允,權當嘗試,看自己是否能再拾起那份愛好。
群友都是些才情橫溢的人,欣賞他們的文字,往往能找到內心的自己,寫作本應該如此,每一篇文章都有一顆心靈,打動你的,一定是這顆心靈打動了你。剛開始一個星期,根據(jù)擬好的話題,規(guī)規(guī)矩矩地寫完,雖然做不到完美,但總算不會落下。后面自己找話題,有的覺得不夠深刻,有時又實在沒有時間,有兩篇還是粘貼以前的日記應付,好歹算是過去了。
可能拿起筆,對自己的要求會突兀其來的高,但不滿意的居多,又能怎樣呢?回頭翻看自己以前寫下的,當初居然也有那樣的文采,和現(xiàn)在對比,完全是兩個人的風格,有減無增,我,是完完全全地把它丟下了。
群友也大多成家立業(yè),他們的構思或者記錄,讓人受益無窮,后面半個月,也漸漸習慣了,這便是生活的態(tài)度,你認真了,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習慣等著你。以前是一周一篇變成一月一篇,現(xiàn)在一天一篇,縱使質不高,量上去了,也就坦然了。
今天,真的要說聲感謝,感謝科兒和孫海燕的鼓勵,感謝二美老師的指點,感謝群友其樂融融的氛圍。
今日之別,后會無期,大家珍重,在砥礪前行的路上各自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