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美] Whitney Johnson
譯者:張瀚文
出版:中信出版集團
著者基于自身顛覆式成長的個人經歷,加以其他真實案例及個人思考,總結出一套S型曲線精進法則。
人們通常建立各種模型,用以預測以后將會發生的事情。在非線性的條件下最適用的模型之一便是S型曲線模型。S型曲線模型最早由Everett M.Rogers在1962年提出,用以解釋某個創意/產品會在什么時候、以何種形式被大眾接受,并揭示出其深層次的原因。長期以來,S型曲線模型經常被用來解釋顛覆式創新——成長曲線會在一定時間段內保持平坦狀態,而后迅速上升,并最終在高位保持平穩。著者用S型曲線模型來詮釋顛覆式成長的過程。
本書是沿著S型曲線模型實踐顛覆式成長的指南。本書并非只是復述顛覆的爆發力,而是提示我們應該如何應勢而謀、順勢而為,從而實現顛覆式成長。
著者總結出影響個人/組織機構在S型曲線模型之路徑進展的7個變量:
1. 做勇敢的拓荒者
2. 正確匹配自身優勢與潛在機遇
3. 讓制約創造價值
4. 自恃扼殺創新
5. 多維度生長
6. 坦然面對失敗
7. 探索精神,驅動未來
第一章 ?做勇敢的拓荒者
在S型曲線的初始階段,先明確“我要做什么”,即“我的目標是什么”。
涉足全新事物意味著必然要承受風險。心理學家托里·希金斯與海蒂·格蘭特·哈佛森認為,人格可分為:進取型人格+保守型人格。進取型人格:愿意冒險,工作高效,思考問題極具創造性。保守型人格:更關注安全性,謹小慎微,避免因粗心大意造成差錯,明哲保身。擁有進取型人格特質的人屬于天生的冒險家。讓保守型的人去嘗試新鮮事物,游說的重點不是冒險后出乎意料的收獲,而應著重于故步自封的后果。
冒險之前,先區分競爭風險與市場風險。競爭風險:需要評估能滿足細分市場中客戶需求的產品/服務是否值得進入該市場并展開競爭。市場風險:不確定潛在需求是否有足夠的市場。競爭風險看似更安全,但諸多歷史經驗證實,市場風險往往小于競爭風險。其中一個經典案例源自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對磁盤驅動器行業的分析:克里斯坦森將1976-1993年進入磁盤驅動器行業的80多家企業分成2類,
1. 通過顛覆策略尋求增長的企業,推出新產品/創造出新市場(市場風險)
2. 在成熟產品/技術環境中尋求增長的企業(競爭風險)
結論:與競爭風險相比,市場風險中取得成功的概率高得多。
投資尚未打開市場的行業顛覆者(通過顛覆策略/產品尋求增長的企業)是明智之舉。例如,SNHU,教育界的亞馬遜,通過測定學生能力而非學分來降低獲得大學學位的成本。只要學生可以在100天內展現出所應具備的120項能力,便能夠以$1250的成本得到相關學位。風險投資易犯的錯誤便是投資了創意領先卻難以持之以恒的初創型企業。持久保持競爭優勢,需要善于發現無人涉足的領域。
——————
第二章 ?正確匹配自身優勢與潛在機遇
顛覆者擁有將潛在機遇與自身優勢完美結合的獨特本領。最適合探索能激發強烈興趣并契合專業背景的領域。其中,獨一無二的優勢是顛覆式成長的強力支撐點。成長在于優勢與機遇的完美配合。但,難以分辨緩慢前行的原因到底是困難初期,還是匹配錯誤。
世界上不缺需要開拓的工作/等待破解的難題,而你是獨一無二的。
——————
第三章 ?讓制約創造價值
接受全新挑戰時,我們需要改變固有的思維方式,比如有效運用制約。有效運用制約條件絕對是創造價值的有效工具。例如,蘇斯《戴帽子的貓》基于225個單詞限制且押韻的作品將兒童文學提升至全新的高度。
清晰的思考+正確的制約=明確的答案
即,清晰的思考全面考慮所有變量,正確的制約用以判斷單一變量,從而得到單一變量變化的客觀規律。
需要考慮的資源限制因素:
資金 —— 資金短缺
知識 —— 缺乏業務經驗/專業知識
時間 —— 難保持更新頻率
生理 —— 生理缺陷/身心疾病
財捷集團運用限制條件提升專注度。通過小型團隊、最少預算和明確的時間期限,工程師們快速搭建了一個極其簡單而又功效卓著的方案。由此方案開始迭代,快速獲取反饋,提煉出實際有用的功能,收集數據,最終完成產品原型。在時間、資金、人員的限制條件下,財捷集團推出了FASAL。
該用創造性的戰略眼光看待制約。
將制約轉化為優勢的6個技巧:
1. 制約刺激思維產生突破性解決方案
2. 打破路徑依賴
3. 自然/人為限制時如何有效協調資源
4. 通過假設限制因素來解決問題
5. 另尋突破口
6. 持之以恒地克服各種限制因素
處理制約的重點:
在資源極為有限時,成功人士會精打細算,將僅有的資源用在關鍵點,借助自身優勢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改變戰略,進入別人沒有涉足的領域,反而大大減少市場風險。
——————
第四章 ?自恃扼殺創新
自恃是指隨著資歷增長而形成的某些心理優越感。
1. ?思想自恃(解藥:思想碰撞)
思想自恃會讓我們自認為所有事物盡在掌握之中。
2. 情緒自恃(解藥:避免以自我為中心)
情緒自恃會讓我們不計后果地維護自身的感受。
3. 智力自恃(解藥:虛心聆聽他人觀點)
智力自恃會讓我們拒絕聆聽被自己視為“愚鈍者”的觀點。
——————
第五章 ?多維度生長
關于多維度生長,我們會探討企業和個人該如何多角度找到助力點來謀求發展,如彈弓般向后拉伸皮筋,然后把鋼珠彈射出去。
企業在規模日趨擴大時,往往會放棄某些當前規模有限且具有風險的細分市場。盡管這可能是一些潛藏著巨大商機的市場,但短時間內,其收益很難達到大型企業的最低要求。確實能對已經駕輕就熟的業務應對自如,但其帶來的收益增長畢竟有限。后退一步居安思危,探索發展的后續動力,未雨綢繆地擬定出相應規劃。
無論企業還是個人,后退一步時需考慮如下方面,
1. 轉移競爭方向:
保持技能的不可替代性
2. 顛覆帶來的回報:
自我顛覆之前,衡量個人社會價值時必須添加新元素
3. 所處的職業階段:
基礎性工作的早期階段/中層階段/精通業務的資深階段,適合的選擇各不同
4. 后退的計劃策略:
為降低風險,確保風險合理,并能發揮出特有優勢
邁蘭制藥負責全球薪酬福利體系的副總裁 斯泰西?彼得雷博士 創建的具有前瞻性的衡量顛覆式成長的標準:
1. 統計一位經理人所帶領的團隊中有多少成員進入企業的其他部門
2. 是否營造出激發新觀點的環境(衡量標準:團隊成員提出的創意數量)
3. 經理人分析整合有價值的信息來強化企業競爭力
——————
第六章 ?坦然面對失敗
對自己嚴厲之人厭惡失敗。根據社會心理學家 海蒂·格蘭特·霍爾沃森博士 的研究,高于平均層次的人,常常更加嚴厲地評判自身能力,并且評判方式與一般人相比會有本質上的不同,特別是在西方文化環境下。
承認失敗,拋開羞恥感,從失敗中學習,適時退出。
還可重新定義成功。2009年,《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題為《沒有什么全明星》(The No-Stars All-Star)的文章,介紹NBA前冠軍球隊邁阿密熱火隊的肖恩·巴蒂爾。巴蒂爾是球隊中可隨時被替換的不起眼的球員,但,幾乎他所效力的每支球隊都會得到一種神奇的力量來贏得比賽。文章指出,“巴蒂爾對球隊的貢獻在于許多細節,你難以用數據來加以衡量評價,這是一種看不見的優勢。只要他在場,每個隊員就會像積木一樣構成一個整體。”
——————
第七章 ?探索精神,驅動未來
顛覆者選擇的都是從未有人涉足過的領域。
開啟探索驅動式計劃的步驟:
你不是確定“我最終期望怎樣的結果”,而是認定“計劃中有哪些是切實可行的”。
1.使用逆向利潤評估表
逆向利潤評估表不是先預測營業收入和成本,然后計算利潤,而是根據目標利潤反向推算出所要達到的營業額,以及實現營業額所要求的產品成本。
延伸至個人的顛覆式成長過程,你需要明確的是:
為了實現我的目標,我需要完成/放棄什么?
2.計算成本
支持某種業務模式的成本范圍——產品/服務在生產、銷售、交付等整套流程的各環節產生的各種成本估算后相加的總和
于個體而言,轉化為:
你需要耗費多少時間、掌握哪些專業技能、投入多少資金和購買多少固定設備來執行計劃?是否承擔得起所需支付的成本?
3.擬定假設清單
假設在探索驅動式計劃過程中各項工作進展狀況的清單。
4.列出關鍵事件
探索驅動式計劃中,細化出自己的發展軌跡并總結經驗。
2014年,全球最大的獵頭公司光輝國際曾經分析過高級管理人才是如何脫穎而出的。研究顯示,個人能力是脫穎而出的前提條件,但他們的成就更多取決于永無止境的好奇心和探索發現的意愿。他們具備敏捷的學習能力,能夠調整各項指標來評估自己的進度。
埃隆·馬斯克并不會在意所走的路是否與眾不同,他只在乎要去的目的地。當發現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再對未知充滿恐懼,只需保持不斷探索的耐心和不言放棄的決心。
——————
后記:開啟你的顛覆式成長之旅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是線性的,而是呈現出指數級的變化——受累積效應和復合效應的影響。在看似驚險的轉變時刻,將夢想化為你顛覆式成長之旅的引擎。
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