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狀態
斷斷續續在簡書上,寫下了25篇讀易筆記,基本上都收在了首頁、讀書和哲思等專欄,有朋友喜歡,自己也喜歡,所以想堅持讀下去。有朋友說,你現在快成易學專家了。這個可不敢當,連讀易心得都談不上,只是一份學習筆記,離專家還差的十萬八千里。我只是借讀書,記錄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就像我給一個朋友聊天時說過的話,讀書其實就是一種生活狀態,就像抽煙、喝酒、唱歌、跳舞一樣,僅此而已。
橫看成嶺側成峰
有簡友在文后留言,何為“謙謙”?解卦應深入探索才能得到見解。感謝這位朋友的諍言。同樣是品嘗一塊冰激凌,我感受它帶給我的涼爽、美味,記錄著自己美好的心情。美食家可能會探究這塊冰激凌的成份,品鑒它的優劣,試圖進一步的完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喜歡在讀書中,尋找自己的心情,豐富自己的經歷,在分享中能有幾位朋友共鳴,已是份外之喜。許多年以后,再讀《易經》,變換了另外的思考角度,也說不定。
感悟人生百態與事物萬千
卦有六爻,人生有六個階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的一生經歷過的六個階段,蕓蕓眾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經歷這人生的全部階段。“初重時,終重果;二多譽,五多功;三多兇,四多懼。”人的一生,出生的時辰和出生的家庭很重要,決定了人生不同的起跑線;成長的過程會經歷譽、功、兇、懼,如同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走到最后的時候,終會有一個人生定論。事物發展的規律也是一樣的道理,從產生到發展到結束。讀卦就是讀爻的變化,就是感悟人生百態與事物萬千。
“承乘比應”,在《易經》中講爻與爻之間的關系,猶如人生不同階段的因果。
“承”,柔弱順承剛強
所謂“承”,是指承上烘托之意,凡下爻承上爻謂之“承”。多指陰爻承陽爻,象征柔弱順承剛強,吉祥。在六爻卦中,若一個陽爻在上,一個陰爻在下,則此陰爻對于上面的陽爻來說,稱為“承”;一個陽爻在上,數個陰爻在下,則下邊幾個陰爻對于上面這個陽爻來說,也稱為“承”。謙卦,初六、六二都都為陰爻,都在陽爻九三之下,故初六爻、六二爻對九三爻來說,皆稱“承”,即初承三、二承三。九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乘”,柔弱勝過剛強
所謂“乘”,是居高臨下之意。凡上爻乘下爻謂之“乘”,多指陰爻乘陽爻,象征柔弱勝過剛強,不祥。在六爻卦中,一個陰爻在上,一個陽爻在下,則此陰爻對于下面的陽爻來說,稱為“乘”。如屯卦,六二乘初九,上六乘九五,“二乘初”,“上乘五”。六二,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幾個陰爻都在一個陽爻之上,則這幾個陰爻對于這一陽爻來說,也稱為“乘”。
“比”,柔弱剛強比鄰
所謂“比”,是指比鄰比肩之意。在卦的六爻中,其相鄰兩爻之間的關系,稱為“比”。如初爻與二爻,二爻與三爻,三爻與四爻,四爻與五爻,五爻與上爻,皆可稱為“比”。一陰一陽之謂道,相鄰兩爻中陰爻與陽爻善用“比”。比卦,六四,陰爻居陰位,當位,與陽爻九五相“比”,象曰:“比于賢,以從上也”。
“應”,柔弱剛強互應
所謂“應”,是指上卦中的爻與下卦中的爻對應關系。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之間,有一種相互對應的關系,稱為“應”。同“比”一樣,“應”也強調陰陽相“應”,通常陰爻與陽爻相應。既濟卦,初九爻應六四爻,六二爻應九五爻,九三爻應上六爻。一卦中皆為陰陽相應,且六爻均當位,一片和諧景象,預示事情成功之象。
《易經》是關于人生智慧的學說
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成陽,陽極成陰,否極泰來,泰極否來。承乘比應,中位當位吉位中也有兇險,不中不正中也有吉祥。《易經》是關于人生智慧的學說,靜止的、割裂的觀點都與其無關。何為智慧?日知為智,豐心為慧,智慧就是每天堅持學習知識,用來豐滿自己的內心,絕非作為談資炫耀,也非拿來一辯高低。
用一段話結束今天的分享,小馬過河后才明白,河水既沒有牛伯伯說的那么淺,也沒有小松鼠說的那么深。坐而論道,莫如起而行之。確定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堅持走下去。讀書也是一樣,一樣的書,不同的人,不同的時候,都會讀出不同的意境。我喜歡讀書,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只是生活的一種狀態。喜歡,在書中認識朋友,在書中找到真實,在書中感受生活,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