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讀書給我推薦了《人生每一步都算數(shù)》,我一下子被吸引了。
一是因為最近的感慨。我一直以為的“彎”路最后也迂回曲折地到達了終點,證明了這句話是對的——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
二是因為作者柳智宇。
之前看到柳智宇的故事,總感到心中悶悶的。一個少年天才,中學時不止一次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金牌(滿分),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數(shù)學系,卻在大學畢業(yè)時放棄了麻省理工大學全額獎學金的留學機會,上山出家了!父母得知后反應激烈,就是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也難以理解。
俞敏洪在這本書的《推薦序》中說:“每個人都會面對自己的人生困境,像智宇這樣有著外人看來非常高的人生起點的人,也依舊會在人生行進過程中面對不同的困境,他也做出了在不同困境下的人生選擇。”
是的,每個人一生都要面臨無數(shù)次選擇,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十字路口也會選擇不同的人生道路,到底誰對誰錯?看你怎樣理解人生的意義。柳智宇說:“人生的意義不是眼前的金牌或外在的榮譽,而是內在的體驗與成長。”
古希臘神廟前的一塊石碑上,寫著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認識你自己。”柳智宇也一直在追尋生命的足跡,探尋人生的意義。
從數(shù)學到哲學到佛學再到心理學,他一直跟隨著自己的內心,想要為大眾做一些有用的事情。當我們的心慈悲而潤澤時,身邊的環(huán)境也會充滿生機。
他出家后,母親開始接觸并研究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希望多了解人的心靈,這樣更能理解兒子,避免兒子走上歧路。也正是母親將他引入到了心理學領域,讓他還俗后能以心理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
在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他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他發(fā)現(xiàn)了一條新的道路——在自我成長的同時,助人成長。他想要營造一個平等、友善、包容的人際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我們能夠比較客觀地看待自己,不需要用驕慢心去保護自己,因為做得不夠好也是被允許的,是被大家接納的。我們會感到這個場域很安全,別人都很尊重自己,既不用刻意地去贊美和夸獎,也不用擔心遭到貶低和打壓。在這樣的氛圍中,大家會自然而然地將自我防御放下,在這種氛圍中,每個人都能逐漸得到療愈。
看到他人真實的情感和需要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只想著教條,只想著去改變別人,而忽略了每一個人真實的痛苦和快樂。真正的慈悲,首先要理解和回應每一個人內心的訴求。
真正修行的狀態(tài),是保持平常心,如實地面對自己,不疾不徐地向前走。在自己和他人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學會坦然接納。
他走進去,又走出來,他把一些問題——包括人生問題、世界問題一一想清楚了,才開始去打破那被人們認為的一堵墻、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所以,有時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當下的人生困境,人就能更超脫一些,也能更好地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