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最關心的,或者說最花精力專注的,是兩個孩子的教育。試著用DISC來探討一下如何提升教育質量的問題。
D是明確目標。在育兒的路上目標是基礎,是核心!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目標和理念,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任務和標準,親子教育當然需要有目標。這個目標是什么呢?讓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或者讓孩子有更好的成績,還是讓孩子擁有人際交往的魅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感覺,父母站在越高的制高點上,視角越寬,選擇越多,內心越富足。我們應當以動態(tài)的、長遠的、具有前瞻性的目光來看待教育目標這個問題,而且必須按照以終為始的原則來制定教育目標。以前還不太清晰,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涉略的廣泛,尤其是讀了芬蘭的教育思想后,我開始慢慢地明白,應當以優(yōu)秀的品格、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思維方式作為教育的終極目標,在這個基礎上,盡力幫助孩子找到自己人生最適當?shù)奈恢谩K械慕逃紘@這個目標來制定計劃,將其細化于點點滴滴。有了這個目標,很多時候就可以不再執(zhí)著于一時一事,會用從容的心靜待花開!
I是善用激勵。孩子恰當?shù)娜^是建立在其穩(wěn)定的高自尊水平上的。很少有低自尊的、或者不穩(wěn)定的高自尊的孩子能夠成就優(yōu)秀的人生。穩(wěn)定的高自尊水平從哪里來?孩子天生不需要外在的肯定就能自我認可嗎?當然不是!在幼年時期,經(jīng)常性擁有客觀的中肯的激勵的孩子,才能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建立起穩(wěn)定的高自尊水平。因此,父母善用激勵特別重要!善用激勵,一方面表現(xiàn)在父母能夠透過結果去肯定孩子的行為動因,這能夠讓孩子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受重視和贊揚的。比如孩子很快完成拼圖,如果家長只是贊美孩子很聰明,這么快完成拼圖,那孩子下一次再玩拼圖時,一定會選擇難度低的來完成。相反,如果父母在第一次時贊美孩子有探索精神,用心去完成,那么第二次拼圖時,他就會選擇更難的來挑戰(zhàn)。另一方面,善用,表示這個激勵是恰當?shù)模皇歉哂诤⒆訉嶋H情況的一廂情愿。比如,孩子不喜歡畫畫,根本是在敷衍而完成畫作,父母卻驚為天人,鼓勵孩子成為出色的畫家,這就不僅起不到激勵的效果,反而讓孩子更厭惡畫畫。
S是切實支持。支持的緯度里,我覺得應該包含三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聆聽。無論是《人性的弱點》還是《富蘭克林自傳》都反復強調一個觀點,要善于聆聽。父母尤其要學會耐心、用心聆聽孩子的聲音,并且能與之深刻共情,而不是用自己的感受來決定孩子應當怎么做,不應當怎么做。同時,要做好回應。我們要有區(qū)分什么情境作什么樣的回應的意識。第二,要根據(jù)孩子的八大智能的優(yōu)勢來了解如何提升孩子的素質。不要盲目去給孩子報興趣班,要因材施教。在強化優(yōu)勢智能方面,盡可能地去尋找更多優(yōu)質的資源,讓孩子得到長足的鍛煉。第三,要多帶孩子們外出游歷,觀世界才有世界觀,培養(yǎng)孩子廣闊的胸襟和富足的心態(tài),激發(fā)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為了擁有美好而持續(xù)努力!第四,是躬身入局,切實成為孩子的榜樣!身教大于言傳。父母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自己要成為那樣的人。把“你去做什么”變成“我們一起來做什么”,效果會更好。眾人皆知陪伴重要。但陪伴是什么?是和孩子在一起,還是和孩子在一起做?只是和孩子在一起,因為不參與孩子的世界,對孩子依然一無所知,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這是陪伴嗎?不喜孩子之所喜,不知孩子之所知,又如何能引領孩子,激勵孩子?懂,才有資格說愛。一起做,才稱得上陪伴!
C是科學養(yǎng)育。養(yǎng)育孩子不是隨心所欲就能做好。我們需要掌握科學的喂養(yǎng)方式,給孩子健康的身體;我們需要掌握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敏感期,在每個敏感期做恰當?shù)囊龑В晃覀円莆蘸⒆拥膶W習規(guī)律,知道哪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如何學習;我們要掌握孩子的運動引領,用先進的方法激發(fā)孩子的運動熱情;我們要掌握孩子的氣質類型,為孩子做適當?shù)哪繕艘?guī)劃。我們要學習正面管教,我們要學習自我關懷,我們要學習如何提升學習力,我們要學的很多很多。只有終身學習,提高養(yǎng)育的科學含量,才能提升教育質量。另外,一定要及時反思,保持覺察。強化做得好的,對做得不好的一定要問為什么,以及下一步!
教育孩子,要和善(S)而堅定(D),要樂觀(I)且嚴謹(c),往對的方向持續(xù)做對的努力,這樣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