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天堅持日更不輟,偶爾的一兩天也會停筆思考。今天高一的兒子回來跟我說:"你的文章里好像少點什么,少了一種情懷"。
我問他:"什么是情懷呢?"
他說:"我也說不好,我覺得應該是一種格局吧!"
即然問題出來了,那我來研究研究什么是"情懷"。
"情懷"本身的釋義為"含有某種感情的心境"。
我特意上知乎上搜了一下,看看普羅大眾有什么高見。
知乎上解釋為:是三閭大夫在昏庸的楚懷王面前的直言以對;
是懷石自盡前在汨羅江畔的千言離騷;
是鳩摩羅什為了弘揚佛法忍辱負重,用十六年時間跋山涉水來到東土主持譯場;
是派卓西安尼用侏儒的身體對抗命運,用手指在鋼琴前演奏出的華美樂章;
是螳臂當車的年輕一代,在隆隆的鋼鐵聲中,依然能夠堅守自己內心中的執念。
02
還有一則為:情懷無用,但無用之用,又何嘗不是大用?
羅玉鳳看人文雜志潸然淚下這是情懷;
武大郎追求每個炊餅的工匠精神也是情懷;
羅玉龍追求發布會一絲不茍每分鐘都要抖包袱也是情懷;
懷念過去是情懷,無論現實如何,你都能在心里仍有一個詩意的世界,那個世界便也是情懷。
我們經常說情懷,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情懷?
情懷其實是一種“糟糕”的東西。我們喜歡一件樂器,沒有堅持到專業地步,又不舍得放棄,就變成一種情懷;
我們留戀家鄉,又拋棄它,也變成一種情懷。虛掩的門,踮起的腳,夠不著的葡萄,未曾解渴的梅,都變成一種情懷。
03
縱觀"情懷"一詞,時代不同,烙印不同,褒貶不一。
一位網友這么說:"情懷,是一種對日常生活中已經失落,需要踮起腳尖去嘗試也不一定能夠得到的純粹美好事物的向往。"
時代不同,對情懷的理解不同。
也有人說,“情懷就是以心靈滿足而不是功利的得失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的一種品質。一件沒什么用的事,還是要去做,也許只是因為自己喜歡,也許只是因為它看起來很美。”
在我看來,"情懷"這個詞,是一個感性的,有生命鮮活存在的,處處為"情懷"。
"少女情懷"
"西域情懷"
"人文情懷"
"愛國情懷"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情懷"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情懷"??
"情懷"是一種高尚的心境,高騅的情趣以及博大的胸懷。她不屬于一個人,應該屬于一代人。亦如樸樹的歌詞:
"我在這里啊,就在這里啊
驚鴻一般短暫,像夏花一樣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