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的田野”,還記得這首由高曉松作詞,許巍演唱的歌曲一度刷屏。進而引發有關詩與遠方、茍且生活的理論與實踐。所談論者大多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和豐富的見學才識,所實踐者有莫大的勇氣敢于挑戰常規。而像我這種沒去過幾個遠方沒讀過幾本書的理工科女生估計也只有茍且的生活和不知云云的無聊文字。
1
什么是詩與遠方,是理想的生活?是不同世俗的追求和遠大的理想?仁者見仁吧,依小女子拙見,詩與遠方就是一次精神解放。內容的表達遠不止于形式,只要你是個有心的人,熱愛生活的人,每天你都有自己的詩與遠方。
2
我的生活像很多人一樣充滿著無盡的茍且與無奈,網絡的另一端我每天也面對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繁瑣,工作努力卻完全遭遇著各種不公等等及其“接地氣”的生活著。也許會有過來人接著說等你結婚生子了,你會被家庭、孩子完全綁架不再叫喊這些虛無有的沒的詩意。
無論將來生活是什么樣子,我想除了客觀因素的影響,更是每個人自身觀念和格局的差距。你把生活過成什么樣子,很多時候是一個人精神世界最好的詮釋。詩意的生活、有情趣的生活與物質并無多大關系。我不否認豐裕的物質生活會帶給人別樣的愉悅,但更多的只在乎自我的心境。一碗粥也可以喝出玫瑰的香味,上千塊的香水也不一定能熏陶出別致的生活情趣。
為了活著,為了更好的生活,相信大家都有比我更大的本事,無需贅言。我只想說,認真的生活,但不要被茍且的生活完全綁架。
每天,只要你稍作休憩,放松身心,拋開功利世俗、繁雜瑣碎,你就會從日常操勞著的世界進入到一個深蘊著生命意義的特殊世界。當你真正進入到這個特殊世界,你會發現其實詩與遠方就在你我身邊。
這個特殊世界就是用一顆發現美的眼睛與心靈,擺脫功利性目的,超越日常的我,進入一個精神自由的世界。來一次與生命的對話,與審美的終極審視,讓我們作為一個人體驗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追求生活的“真與善”,創造一個個性豐滿、生命充盈的人的世界。感悟與追尋,領悟人生真諦,并激勵自己不斷去創造自己生活的意義。
3
像費爾巴哈所說,讓我們對星星的無目的仰望我懷著上天的喜悅。那么還等什么,從平凡、瑣碎的世界超拔出來吧,顛覆我們仿佛已經自動化了的惰性鏈條,揭開遮蔽在日常世界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勇敢地面對挑戰、凝視現實。
你會發現,生活不只是無盡的重復,或單調枯燥,或充滿壓力,而是充滿真實的趣味。詩與遠方也并不是空中樓閣,聽著讓人熱血沸騰,卻不能拿來當飯吃的幌子。即使理想的生活離自己仍然遙遠,但現當下你依舊可以閉目聆聽鳥兒的囀聲,溪流的潺潺聲,風的颯颯聲,來一次精神的徹底解放。
哇,原來生活如此美好,即便下一刻你仍舊不可避免的繼續茍且的生活。那又怎樣,生活每天都在上演著悲喜劇,荒誕與現實,丑陋與美好,而這才是作為人最真實的存在方式。也唯有如此,方能體會詩與遠方真正的價值。
4
最后與大家分享曠世奇才蘇軾的詞作《定風波》,一起感受大文豪的超曠高遠襟懷和豁達超脫的人生品格。
《定風波》-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