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你人生的羅盤

一、什么是價值觀

每件事物對自己都有不同的價值。這些價值在你心中的重要程度排序,就是你的價值觀。價值是我們判斷對錯和做選擇的內在標準,價值觀如同指紋,每個人都不完全相同。

二、搞清晰自己的價值觀有什么作用

①決定職業滿意度

調查顯示,對于職業滿意度最大的決定因素,不是錢,而是職業價值觀的滿足程度。

對于實習階段的人來說,那多少錢不是最在意的,開闊眼界最重要,因為此時可能性是他的核心價值。

對于職業發展前期的人來說,發展速度是他的核心價值,錢多一點少一點也不是最重要的。

而對于那些有了孩子,還背負著房貸的中年人來說,穩定的收入也許是他最看重的。

等他家庭穩定,經濟寬裕了之后,實現自身價值,做點有意義的事,又成了他的核心價值。

如果你不清晰自己要什么,你就會下意識的盯著自己缺什么,或者盲目的隨大流,永遠不會有長久的心安,成為一個永遠無法滿足的人。因為這種人的心里想的不是跟自己比,不是要自己變的更好,而是不能比別人差。

②做好人生重大決策

決策的核心是,在各個人生階段,你更看重哪些?也取決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這背后還是你的價值觀,只要了解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才能做好人生重大決策。

③成為高手

價值觀更清晰的人更容易成為高手。

一萬小時定律中提到,卓越的技能源于長時間的持續刻意聯系。在這個充滿各種誘惑的世界里,一個人為什能苦守一個領域做到極致?興趣讓你進入,長期驅動你的就是價值觀。

比爾·喬治在《真北》這本書里說:“價值觀給生活注入意義,這個意義反過來,又帶給我們力量、動力和意志”。所以牛人心中都有清晰的價值觀。

三、怎么搞清晰自己的價值觀

首先我們要給清晰定個標準:能夠表達清晰,做決定時能夠想起,平時真的在主張和踐行。

獲得清晰的價值觀要注意兩點:

1.真實的感受自己

價值觀只有真假,沒有對錯。

小明覺得冒險是人生最精彩的事,小強則覺得安穩、有節奏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沒有對錯之分。

2.選擇一個相對系統的價值觀詞匯表

系統的詞匯表會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選擇的是經典的舒伯的15項職業價值觀。

具體怎么搞清自己的價值觀操作方法在這邊提供兩種:

1.刪減法

13項職業價值觀(對舒伯特的15項價值觀做了調整):

步驟:

·需要一段讓自己相對平靜和不被打擾的時間,大概5分鐘。

·開始做價值觀練習。先從上面13項價值觀中選出對于自己最重要的8個。

·然后在8個中間刪除3個(不是選出5個,而是刪除3個,注意——假如你刪除了“薪酬福利”,則意味著你永遠無法在這個選項上滿意了;你可以反復體驗這個感受。)

·然后繼續刪除1個,留下4個。

·再刪除1個,留下3個。

·最后將這3個按照重要程度排序,這就是你的職業核心價值觀。

·嘗試清晰地表述它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你對這個詞的理解。

·用這三個價值觀評價下當前的職業滿意度。如:當前工作的滿意度。

·追求新意:7分美感:8分經濟報酬:9分

·寫下你的覺察和感悟。


1.測評法

古典老師創建的新精英公司,作為一家專業的生涯規劃機構,有不少此類的測評機構。可以關注“得到”公眾號,回復“測評”二字,獲得測評鏈接。

四、價值觀會變嗎?

心理學家施瓦茨(Schwartz)在62個國家做了價值觀的跨文化調查,總結出人類的10個普世價值觀,并畫出了人類的的價值地圖。

這10個價值觀分別是:

自主獨立、精彩刺激、享樂、成就、權力地位、安全、老實聽話、保守、友善、博愛。

施瓦茨最大的貢獻,是通過巧妙的心理學測量,發現這些價值觀呈現一種圓形結構—越是相鄰的價值觀行為就越接近,而越是距離遠的價值觀,就越沖突


施瓦茨把這些價值觀分成4大類,分別是:開放—保守,追求卓越—仁慈博愛。

他發現在他研究的2個國家中,沖突和矛盾永遠存在。大主題的矛盾有“開發—保守”,或者“仁慈博愛—自我成就”之間的沖突,還有具體的比如“享樂主義和老實聽話”,或者“安全—刺激”。

另外關于價值觀會變嗎?怎么變?他很清晰的給出了答案:

會。

施瓦茨發現有3種東西影響著價值觀的改變:年齡、重大事件、人生階段。

年齡越大越保守,年齡越輕越開放

越是年輕,剛進入社會,開發、享樂、成就越重要;越是年齡大,臨近退休,安全、穩定、保守越重要。

這和你的能力、體力有關—年輕的時候,無論是能力和體力,都更能應付變化和挑戰;到了中晚年,則逐漸玩不動了,更希望穩定、安全的環境。

男性更多追求成就和權力,女性更多追尋博愛和友善

綜合來看人生就是一個從開始起步,中間會有兩條不同的自我實現之路,有人選擇追求“自我卓越”,有人選擇“友善博愛”,最后大部分都滑入“安全穩定”。

年齡和性別都無法改變,但是有一些東西可以改變你的價值觀。

1.重大事件會改變人的價值觀

常常聽到一些人在經歷了一次與死神插肩而過,感覺自己撿了一條命回來,而后對人生的看法完全改變,由以前的隨大流,開始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想做的事,想過的人生。這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觀改變了,差點掛了的經歷讓他們的“自我實現”的價值觀地位上升了。

重大事件可以是被動的,也可以主動創造,那就是人生的成就事件和里程碑—外人也能通過這個成就理解你的能力成果。比如企業上市,諾貝爾獎,某個專利或得獎作品。再比如,成功的高考也能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

2.受教育

受教育的人價值觀會更加開放、自主以及精彩—和年齡發展的方向完全相反。所以好好學習是最大的心里駐顏術,是心靈永葆年輕的春藥—比拉皮靠譜多了。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區分了教育和洗腦—真正好的教育給你更多可能,而洗腦則相反。

3.不同的社會階層傾向不同價值觀

最后一條是施瓦茨也想不明白的—他發現仁慈、博愛、自主在社會頂層持續出現,而權力、傳統、精彩刺激持續出現在社會底層—他自問自答:“這是否暗示著人類的本性和組織特性也在塑造人類的價值觀?”

通過以上價值觀地圖和改變價值的事件,那么可以知道有很多方式可以幫我們科學的改命。

·你可以通過管理自己的價值觀,管理自己的心理年齡;

·你可以通過創造里程碑,受更好的教育,體驗更長的青春期;

·你可以在價值觀地圖的每一個區域都好好體驗當下;

·你可以修煉自己的仁慈、博愛與自主讓自己靠近更高社會階層。

五.如何根據價值觀來確定目標

“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種種的努力,不過只為了周遭的人都對我滿意而已。為了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這不是誰的獨白,而是作家席慕蓉在她寫的《獨白》一書中的一段話。有沒有也打動你?按照流行的話來說——“我可能過了個假生活”。

我們有自己的價值觀,帶著羅盤上路,為什么還會迷失自己?今天介紹一個鏈接價值觀與目標的VVG模型。

價值觀-視野-目標(Value-Vision-Goal),即:目標是價值在視野中的最佳選項。


當你找到最佳選項,沿著這條路徑出發,你的價值觀、目標和行動都暫時完全一致,所以你內心寧靜,動力十足,感覺被夢想叫醒——這就是走心的真人生。但是慢慢的,我們的視野和價值觀都會發生改變,就會進入迷茫狀態,下面3種情況,有沒有擊中你的?

1.視野變大,拉高目標


當視野變大,以前的目標A就不再能滿足你,你需要重新根據自己的資源設定新的目標B。從A到B的路徑才會讓你重新獲得動力十足的人生。

2. 價值改變,調整目標


隨著年齡、閱歷、人生階段的不同,價值觀也會慢慢改變。比如一個人有了孩子,常常會把價值觀從成就轉為穩定,這個時候他的注意力就從“再冒一次險”變成了“穩定地獲得收入,少加班”。

公司也是一樣,創業前期,組織價值觀往往是“高速增長”;到了中、后期則是“組織發展”,這也會讓組織在不同階段重用不同的人才。

如果我們能階段性地復盤和定計劃,梳理下價值觀,重新盤點下資源,你就能定出階段性讓你興奮的新目標。

3.他人參與,共贏目標


更復雜的系統,是你的人生里加入了其他人的價值觀。你也許認為自己是個自由大于一切的人,但是你父母一直希望你早點定下來;你的領導希望你更加穩重高效率一些;你的女朋友則希望你更加浪漫一點兒。這就涉及到了多方的多重博弈。這該怎么辦?

人都是社會性動物,自己特立獨行肯定是沒戲的,要學會雙贏與合作。如上圖一樣,你需要在你和對方的價值觀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夾角,然后設定出一個雙方都愿意達成的價值觀,然后根據雙方共同的視野,選擇一個新目標。

那為什么我看到牛人都是很牛氣,很有個性呢?為什么喬布斯這么專橫,還能成功?

因為你把因果倒置了。正因為他們無比的牛,他們的價值觀強度很大,視野比一般人開闊,所以即使是比較弱的價值觀,一旦進入牛人的價值觀系統里,也會被牛人強化,并無限接近這些牛人原有的價值觀。不是因為他們有個性而成功,而是因為成功了才有個性。

比如從“那個誰“到“星仔”到“星爺”,輩分與脾氣日增的周星馳;比如你對比一下初上《對話》欄目時青澀的馬云和今天穿個休閑服和王健林叫板的馬云。這也就是“現實扭曲力場”。

反過來說,如果你一直就是被各種他人的價值觀帶著跑,很少思考和強化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價值觀力道自然就越來越弱,到后面就完全找不到感覺了——這就是傳說中的“迷失自我”了。

不管是因為缺乏對自己的覺察,還是疏于制定新目標,或者是在合作道路上過于獨斷、過于討好,都會讓自己的VVG模型(價值-視野-目標)不在一條直線上,這樣的日子越走越沒動力,最后只能被人群推著走。

于是,我們過上了“假生活”。

那么我們該如何調整呢?

1.價值觀相對穩定,一年確認一次就好;而視野資源則是可以每半年一升級,在發展很快階段,每3個月重新設定一次目標。

2.做好評估,小心切換

偶爾發現了弱小、被放棄很久的自我,決定奮不顧身地跳上屬于自己的列車,然后終于實現夢想。這其實是小說里的小概率事件——大部分真實的情況是跳不過去,摔中間了。

前面說過,價值觀的強大也需要實力和信心的支持。不妨花幾個月時間慢慢確認這個價值觀,先在安全的領域慢慢“養大”自己的價值觀,然后在一個穩妥的地方切換回來。

我特別欣賞的是一個朋友的例子。她和爸爸的價值觀沖突很厲害,在家里非常壓抑。有一天她對爸爸說:“爸爸我很愛你,但我暫時沒能力和你天天待在一起,還能過好自己。我要離開家住一陣子,會一直給家里電話報平安,一直到我覺得能夠很好地面對你再回家。”

她用一年的時間,培養了內心強大的自我,也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做出點成績,這樣一個自己回到家中,父親最后也為此而改變。

從過去的模式中切換出去,重新進入“真生活”的確需要勇氣,也更加需要智慧。

3.在一流圈子里打開視野和競爭力

越是大體量的VVG模型,越是需要更多的資源和能量去調整。這些建立在你的經濟、腦力、心力之上。

對于很多年輕人,如果一時找不到自己的激情和價值觀,鼓勵你們進入一線城市、最熱門、最具有競爭力的行業里去修煉,同時持續地觀察自己。越大的城市可能性越多,視野越廣闊,越容易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越強的競爭也給你越多磨煉和積淀,在你找到目標的時候,有能力隨時移動過去。最后,讓優秀的人帶你跑一段,慢慢你會看到機會。

最糟糕的是你有一天發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卻發現自己早就癱瘓了,沒實力,跳不動。所以,如果你實在不知道干什么,那么就和我們一起學習和踐行、交談——與偉大同行,讓時代帶你跑一段——向外打開視野、增強實力,向內尋找初心,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可以看到人生方向,并且可以把控自己人生的人。

講一個關于價值觀的建議——盡可能多的體驗人生,然后再做選擇。

難得來世界一趟,你要到處走走看看,至少得知道自己有多少種可能,然后才有可能做選擇。只有觀完了世界,才有世界觀。你需要一日看盡長安花,才知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很多人生活狹隘得只有判斷題,別人安排好了一切,他只是選擇——是、不是,喜歡、不喜歡。人生不應該是個判斷題,至少是選擇題。搞好了,還可以是個創作題。視野不足的所謂堅持選擇,相當于沒聽完題目就直接搶答,是矯情是任性,并不是做自己。

最后別討好別人,和自己比。

考慮到不管你站在哪里,總有一半人在你對立面。靠獲取所有人的認同生活,是一場永無寧日、絕無勝算的自我恐怖主義。


? ? ? ? 此文為學習古典的《超級個體》筆記歸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