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老位置,手邊一杯普洱,靜靜地讀著《瓦爾登湖》。
靠窗的位置,兩個穿著校服的小姑娘一邊討論一邊做著一套又一套卷子,從化學到地理再到歷史,看起來應該是旁邊學校初三的學生。
而我的思緒卻被她們拉回到十年前……
在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眶時而模糊時而清晰,因為過去的終將過去,留下的都是溫暖。
十年前的我在縣里有著悠久歷史的重點中學讀高中。一直都在說很有幸,能夠在樂都一中讀書,如果說我現在的性格還不錯,一定是跟這所學校的所有,跟在學校的點點滴滴有關。
十年前的十二月,我也正和所有高三學子一樣備戰高考。每天精神高度緊張,從早上五點鐘起床,直到夜里一兩點鐘睡覺。盡管那時的我一直很努力,最好成績卻也只是進班里前十,可以說,我是典型的學渣一枚。
可學校的點點滴滴如今回想起來依舊溫暖如初。
那時候最喜歡的是政治課。因為政治老師年輕漂亮衣品好,不僅如此,她講課很生動,或許是因為對老師滿滿的喜歡,所以當時的政治從高一到高三的六本書你問到哪兒,我一定可以答到哪兒。不過現在,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其它的又都還給了我最喜歡的老師。也是從那時候起,我開始想,等我以后工作,也要像老師一樣干凈利落有魄力。
叮鈴鈴,教室的上課鈴響了,響鈴的同時地理老師買著鏗鏘有力的步伐進了教室,隨著一聲干練的男中音:“上課”。問完老師好之后,我們的地理課也就開始了。這位老師,應該是我高中階段唯一一位從不拖堂,從來都是踏著上課鈴聲進教室的魅力十足的老師。他的教學能力在全省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我的地理成績也還不做,至少剛剛那兩個小女孩兒說的很多我都能回憶起來,而且不至于出遠門迷路。也許就是從老師讓我們記住地球上每個大洲每個大洋,給我們講一些國家的奇聞異事開始,我的心里就種下了要走遍世界每個角落的種子。
數學課上,穿著筆挺西裝的數學老師一筆一畫的寫著板書,現在回想起來高中階段兩位教過我數學的老師寫字都很好看,講課講的也好。每一次課后如果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問老師,老師一定會耐心細致的解答,直到我聽懂并且消化為止。
最頭疼的就屬歷史了。盡管老師講課也是按照歷史脈絡來講的,可始終背完就忘,老師課前提問,答不上來就得伸出手迎接那細細的竹條了。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閱歷逐漸豐富,漸漸的開始去閱一些歷史書籍,好讓自己覺得沒白活,因為歷史是深刻的。畢竟每一部經典電影,經典著作,每一曲古典音樂的背后都會有一段值得深省的歷史和創作背景。
對于英語,盡管現在的我一直在說,為了游學,一定要重新開始,畢竟那時候也是英語課代表,可是終究懶惰戰勝了理智。最近微信的一個小組里,有幾位伙伴兒經常會跟大家分享一些學習英語的方法,Amy一直在看英文原版書,基本上每天都會分享她讀過的好的段落。所以希望自己也可以戰勝懶惰,克服所謂的“我不行”。因為如果想走遍每一個國家,除了說好普通話,世界通用的Emoji,最最基礎的就是英語了,否則就只能在地圖上路過全世界了。
至于語文,似乎對我影響最深的人是我的媽媽。小時候的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翻開媽媽的詩集,認真的閱讀每一篇。真希望媽媽現在可以繼續拿起筆,記錄下她內心深處小情愫。不過在高中,我還干過一件在課堂上公開和語文老師做對的事。現在想來,那時的我表面上看起來很乖,其實骨子里的冒險精神已經漸漸浮現。
我的高中,還有很多愉快的記憶。
比如高二的一次籃球賽,分班后再和原來班打比賽,好勝心極強的我不愿意輸,所以在場上拼命地搶球奔跑,直到我們班大獲全勝。
比如從小喜歡朗誦的我,在參加學?;顒拥臅r候,發現自己對朗誦和主持越來越感興趣,所以當時勵志要考中國傳媒大學,并且一直以其為目標,但是卻因為不知道還有藝考一說,最終沒能如愿。
比如那時和閨蜜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憧憬未來。
我的高中,是我人格養成的重要時期,感謝我的母校,感謝我的每一位老師,感謝一起努力的每一位同學,感謝在高中留下的那些美好記憶。
畢業這么久,只回過兩次母校,一次是同學結婚,好幾個同學在婚禮后決定去學校看看,在如今的塑膠跑道上一起回憶著當年課間操時,清風徐來,從操場的最北頭一直往南,攜著塵土,到城墻根兒,似海浪一般,層層卷起,吹過我們的年少青春。
還有一次,是在去年八月去北京采訪前。一個儀式感很強的人,總會在某些重要的時刻,去完成某些儀式。而當時的我就選擇去學??纯?,不過當時學生還在上課,就沒有進學校,而是到了校門口,望著古樸的校門,沉思了一會兒。忘了當時具體想了些什么,但我想,一定有一條,就是無論走多遠都不要忘記母校的諄諄教誨,不要忘記那些曾經留下的美好的品質,不要忘記為什么出發。
這就是我的母校。
很多人寫母校,都寫大學,而我選擇了高中,因為這個階段讓我忘記了初中發生的種種不愉快,讓我對大學充滿了憧憬和渴望。它改變了我的一生,也終將讓我銘記一生。
此刻,如果把書屋比作教室,我依舊坐在教室最左邊的前排,坐在我的老位置上,回憶著那些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