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已有兩三天了,原以為鄉村生活就如那被反復咀嚼的蠟,翻來翻去再也翻不出任何新意了,但不曾想這次回來后卻發現了家中不一樣的美。
鄉村自是美的,還是剛剛五月的日子,迎著春天的尾巴,放眼望去無不是柳綠花紅,閑來無事,去后山的馬路走走,兩旁成片的綠蔭,不遠處三三兩兩幾塊菜地,無不顯示這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看到這熟悉的一切心中也滿是懷念,脫離了大城市的束縛,現在的我可以穿著拖鞋搭上最簡單的服飾漫步于田野中,入目的不在是滿眼的高樓,入耳的也不再是滿腔的車鳴,有的只是那遍野的翠綠,婉轉的鳥鳴,恰是微風拂過,花香暗浮,深深吸上一口便頓覺口齒生香。
夕陽的黃昏下,灑下一地的金黃,而農忙的鄉民都已三三兩兩扛著鋤頭帶著一天的收獲往家里趕,夕陽的余暉落在他們那瘦削的臉龐,不經意的抬頭一看,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那是一天工作之后的滿載而歸,是歸家心切的迫不及待。
蜿蜒的小路彎彎曲曲的一直通向遠方,隱逸在群山之中顯得靜謐、神秘,時不時飛起的一群白鳥預示這倦鳥歸巢,夜晚已來臨。遠處的房屋中飄起裊裊炊煙,飯菜的香味不一會兒就彌散到遠方,直催著路人往回趕。
當天空中的夕陽隱去最后一抹余暉時,換上的便是那漫天星辰,夜晚的風還不似六月那么炎熱,吹在人的身上還能感受到絲絲涼意。
吃過晚飯來到奶奶家,入目的便是爺爺躺在搖椅上,電視機中傳來一陣咿咿呀呀地唱戲聲,在安靜的空間里顯得格外的入境。
幽幽的暗黃燈光下,望著爺爺平靜的面容,不由想起柔和這個詞,不似常見的冷清,反而給人一種安寧的感覺。而從內屋出來的奶奶手里拿著一把青翠的竹筍,順手搬來一面小板凳,借助著燈光,便一邊剝著竹筍,一邊眼睛盯著電視。而我這邊瞧過去,奶奶手上竟是不帶停的,三下兩下便褪去竹筍的外衣,手腳很是麻利,而我就坐在一旁望著這一幕,真真感受到了歲月靜好四個字。
?轟轟烈烈固然好呀,但是身上背負了太多,讓人感到厭倦和疲憊,而經歷久了真心覺得平平淡淡才是真。親人健在,春光爛漫,遠離喧囂,享受自然。這般細水長流可真真就是歲月靜好四個字,不爭不搶,就這樣淡淡的生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晚間多細雨,聽著外面淅淅瀝瀝的雨聲,不由就想起杜甫的那句名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躺在床上,身上蓋著薄薄的被子,側著身用臉枕著枕頭,就這樣隔著層層簾幕在黑夜中靜靜地聽著雨聲,都說燈下看美人越看越有滋味,而躲在被窩里夜深聽雨自是另有一番風味。
就這樣聽著潺潺的雨聲入睡,一夜好夢,醒來時已能聽見小溪旁敲打衣服的棒槌聲,三三兩兩婦女的聲音也不時響起,霎時間整個村莊便活了起來。推開窗撲鼻而來的便是那混著泥土的清新空氣,猛吸一口直教人全身通暢。遠處的小街上還時不時傳來叫賣的呼喊聲,不由的想起“小樓一夜聽春雨,春巷明朝賣杏花”這句詩,雖然現在賣的不是杏花,但時隔幾千年后的今天卻仿佛又回到了當初的場景。
清晨的鄉村最是靜謐的,即使存在著三三兩兩的聲音那也是平添了一份清晨獨特的韻味。望著遠處冉冉升起的朝陽,只讓人心中產生一種向上的力量。那是希望的伊始,是鄉村中忙碌的前奏, 是歲月更替的見證。
余生唯愿,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