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這一代是看著西游記長大的,西游記中的人物形象可謂信手拈來。孫悟空七十二變的神通也曾讓我們頂禮膜拜。可即便如此,誰又能說不上來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到底有哪些?之所以不知道,是因為我們知道,不論孫悟空怎么變化,本質上還是一個猴子!
一、背景
接到面試題目,我的第一反應是有點懵逼,讓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這道面試題目
從題目中,我可以獲取四條有用信息:
- 1 在互聯網媒體上找一篇文章,要精彩
- 2 文章的內容需要與互聯網相關
- 3 需要結合自己的經歷
- 4 闡述一個論點,互聯網思維無處不在
擱在平時,起筆寫一篇名為“互聯網思維”的文章,難度并不大。可那是平時,已經說了這是面試題目,天然就多了兩道屏障,目的性和時間。那不妨將以上四點需求轉化一下,我們再來看:
- 面試官希望通過撰文的形式,看到面試者有思考力和邏輯性、對互聯網思維有自己的見解且不偏頗,最好再有點創造性、發散思維和情懷。
這是我要闡述的互聯網思維的第一種形態
| 用戶思維
你想要的我給你,你沒想到自己需要的我也給你而且讓你感到舒適
二、寫作業
作業還是要寫的,總不能老板讓你做個社交產品,你上交一份電商策劃書吧!帶著鐐銬跳舞,也是我所認為的舞者的一種至高境界!
開始寫作業1.0
打開瀏覽器,略微思索,噼里啪啦打開了36kr、億歐網、虎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還有知乎,然后就出現了下面的情景:
“第一篇,點開,沒意思,關掉吧,看看其他的”
“第二篇看標題就知道沒意思,不看了吧”
“這個網站講的都沒啥意思,看看其他的吧”
一個小時之后,我還是沒有找到所謂精彩的互聯網相關的文章,相反我的腦海里充斥了O2O/B2C/C2C/F2C以及各種X2X的概念,正當我在即將崩潰的千鈞一發的時候,手機響了,瞥了一眼,是美團外賣推送的優惠券即將到期信息,一看時間,11點30分,哦呵呵,那就定個外賣吧!恩?不對!一天24個小時,為什么得要這個時候給我推送信息?接下里,嘴角上揚45度,這是我要闡述的互聯網思維的第二種形態
** | 2/8思維 **
你想要的很多,但我只會在你最恰當的時間給你最需要的東西而且讓你觸手可及
開始寫作業2.0
吃過午飯,通常還是要放松一下的,刷刷微博看看段子,請看心理變化:
“哈哈哈,這視頻太逗了,而且講的貌似非常有道理”--看看博主是誰--原來是papi醬--關注一下--看一下papi醬其他的視頻--臥槽,這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簡直就是神--然后我就變成了papi醬的善男信女。
說到這,不得不來扒一下papi醬的由來:
papi醬是一名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學生。網絡評價為“2016年第一網紅”。
papi醬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迅速躥紅,微博粉絲已經超過700萬,微信公眾號文章的閱讀量分分鐘超過10萬+。她給自己貼上的標簽是“貧窮+平胸”,口頭禪是“我是papi醬,一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女子”。從2015年10月,papi醬開始在網上上傳原創短視頻。她以一個大齡女青年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對日常生活進行種種毒舌的吐槽,幽默的風格贏得不少網友的追捧。
說白了,papi醬本質上算是UGC,純屬網生內容,“黑”出天際。可就是憑借這種網紅氣質,papi醬的集粉力量異常強大,而且papi醬的集粉之路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 1 內容上貼合熱點,肆意吐槽,直擊無數善男信女的槽點
- 2 深諳大眾心理,內容出自真實場景,引發大眾共鳴
- 3 有備而來,無處不在,內容分發到各種平臺(微博、微信、優酷、愛奇藝、秒拍、美拍、小咖秀、A站、B站等)
- 4 依托短視頻突圍,順應時代變化
- 5 目前做的非常克制,沒有呈現絲毫明顯的商業化
目前papi醬已經徹底實現了IP化,完成了粉絲積累。所以之前papi醬還會費心考慮視頻標題,現在即使沒有標題也能分分鐘刷爆朋友圈。
再加上下面的一條重磅消息
接下來,papi醬的未來就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但始終逃不掉進行內容升級達到變現的目的,我們可以推演一下papi醬可能的幾種未來:
- 1 組建自有工作室,成功進行內容升級,并通過各種變現玩法,轉型內容衍生市場
- 2 簽約已有的網紅工作室,被運營,前途未卜
- 3 跟暴走大事件一樣,熱度極易達到瓶頸和被替代
通過papi醬的事例,這就是我想說的互聯網思維的更多形態
** | 粉絲思維 **
100個有點喜歡你的人,不如10個愛你的人
** | 簡約思維 **
不挑戰用戶耐心,快速抓住用戶的心,引導向下探索
** | 社會化思維 **
社會化的工具、媒體以及網絡,都是重塑與用戶溝通關系的關鍵
** | 流量思維 **
流量入口要會造,流量分發要會做
** | 信任思維 **
永遠不要為了防止1%的壞人,就把99%的好人擋在門外
papi醬的經歷,對于我一個在電商企業的產品汪來說,是有非常大的啟發的。電商正在一步一步的在做改造升級,由傳統的消費時代向粉絲時代進行轉化,暫且不敢預測未來的消費形態到底如何,至少我們目之所及的便是這種互聯網思維的再次衍生出的熱點--粉絲與內容搭建的消費橋梁。
開始寫作業終結版
寫到最后,還是沒能給出一篇自認為精彩的互聯網文章。所以干脆換了種表現形式,通過剖析一下時下的互聯網熱點現象,找出背后所蘊含的互聯網思維。這也是我想說的一種互聯網思維的表現形態
**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互聯網思維就是道,只不過在不同的領域或時代,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和衍生形態,究其根本,仍然是老生常談--用戶至上。
互聯網的衍生是永無止境,但“用戶至上”的互聯網核心卻永恒不變。
大道至簡,就像我寫這篇文章時,竟然也是一種互聯網思維--場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