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帆齊微課
今天突然收到好友的微信,點開只有一句話,她說:“你最近好嗎?越來越看不到你的消息了。”
我說:“我還好,就是最近過得比較謹慎。”
我翻了翻自己的微信狀態,果然是好久沒有更新了。如果是一個新加的好友翻看我的朋友圈,只會評價出兩個字“無聊”。
我不算是特別愛分享的人,遇到什么事情習慣性的曬在朋友圈中。但是遇到有感觸,很開心的時候,還是比較喜歡發個朋友圈記錄一下,一方面是當時的心情,另一方面,方便以后回憶發生的事情,看看是什么時間。
但是漸漸的,我越來越不愛發朋友圈了。因為,成年人太需要謹慎的沉默了。
朋友圈的功能不再是簡單的分享,也是展示生活的一個窗口,更是別人想了解你的一個途徑,還有揣摩和分析你的危險地區。
誰經常出現在誰朋友圈中的合影,誰經常給誰評論和點贊,誰和誰關系好,一目了然;誰評論了一條朋友圈用了怎樣的語氣,誰明明白白的戳破了暗含的心思,誰的朋友圈從來沒有點贊過,即便是同一條朋友圈,回復了誰,又沒回復誰,這些小小的細節,都是揣測人際關系的種種蛛絲馬跡。
索性,不點贊,不評論,默默瀏覽,消失在朋友圈。毫無留痕,謹慎閱讀朋友圈。當別人提及這個人時,會說上一句:“她啊,從來不評論誰的朋友圈。”
成年人,活得謹慎小心,生怕一點小動作,被拿去變成茶余飯后的消遣談資,也怕哪一條朋友圈被過分解讀,變成百口莫辯的罪魁禍首。
成年人的謹慎,從社交群沉默開始。
微信、微博的數量少之又少,還會清空一部分內容,關閉很久之前的動態。很慶幸微信有個功能,選擇開放朋友圈的時間,三天可見、一個月可見、半年可見……打開最少天數的觀看時間,仿佛保守了一些過去的秘密。
頭像、個簽、都是簡簡單單。甚至打開朋友圈,看到一條橫線,當然里面顯示“該用戶只展示半年內的朋友圈”。打開的人心想,算了,不是屏蔽,這是這個人,真的不愛發罷了。
閑暇時刷刷的抖音,也要設置一番,關閉在線狀態,免得你不回復別人,說一句“在忙。”打開抖音卻發現你一直在線;“不允許他人查看我的關注與粉絲列表”,免得被人發現和某某的聯系;“不把我推薦給可能認識的人。”千萬不要讓同事或領導看見我的抖音,再或者,直接設置為“私密賬號”,每一個粉絲都是經過你審批,你同意的存在,全不露面,甚是安全。
“拍一拍”這個功能,讓偷偷看朋友圈的人,總有失手被發現的時候,明明兩人從不說話,卻提示“對方拍了拍你”,知道對方偷偷看朋友圈手抖,這時還要裝模作業的發一條:“在嗎?能否幫我給投個票?或者,能否為我的PDD砍一刀?”
成年人,為了生活,變得謹慎,變得社交平臺寡言,變得小心翼翼,甚至變得畏手畏腳。
哪有什么容易的事情,哪怕一個小小的朋友圈。
齊帆齊第2期28天(14)篇109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