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陪伴式成長,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本書,感觸頗多。重新翻了一下書中自己做記號的地方,都是些讓我振聾發聵的語句。比如:注意你是怎樣對孩子說話的,總有一天,這會成為他們內心的聲音。又比如:我們愛的是他們本身,而不是因為他們為我們做了什么,或者是因為他們的成就是我們面上有光。但是合上書的一霎那,讓我想到了現實。
最近在微信的兒童失蹤信息平臺上,經常有13、14歲的小孩走失,幾天后又找回來的信息。這里面的原因我不想深究,但父母和小孩的關系顯然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之前還有個殘酷的視頻:母親帶小孩去游泳,母親在游泳池里專注看著手機,無暇他顧,以至于離她3米遠的小孩發生溺水,她也不知。不知這個小孩最終怎樣。類似的例子估計還有很多,這不會是第一起,也不會是最后一起。誠然,智能手機來到我們生活確實增加了生活的便利,但現實卻是人成了它的奴隸。
當然,我們家也是被智能手機控制的一家。有時候,兒子用乞求的語氣來請求陪伴,我們也總是尋求各種理由將其支開。如此次數多了,兒子就直接奪過手機,狠扔在沙發上,氣憤地說,和我玩。而接下來他得到的不是陪伴,而是批評和數落:弄壞了手機,看我不打你的屁股!乖乖自己玩,爸爸媽媽在忙……
面對如此的現實,我試圖尋求些自己方面的改變,開始接觸相關方面的書籍。《陪伴式成長》的書名就吸引了我,于是我開始了與它的相處。育兒不只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項精神修行。我也要做出改變,開始自己的修行之路。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歸納為三種模式:律師、獨裁者和船長。
律師模式特點就是爭辯、吵架,討價還價。孩子反抗父母,父母壓迫孩子,彼此關系緊張,充滿怨恨。
獨裁者模式:父母試圖重建秩序,恢復控制,通過威脅、賄賂或最后通碟對孩子施壓,類試暴君。
船長模式:為孩子設置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在陪伴的過程中充滿關愛、態度明確、保持自信。
毋庸置疑,書中推薦船長模式。當然,這也是我的選擇。但如何做好一名船長呢?
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始終如一。
你的孩子會觀察你,模仿你,長大后成為另一個你。所以你的榜樣力量一定要充分發揮好。比如,你對他說長時間看手機,對眼睛不好,但自己卻一天到晚捧著手機不肯放下。這樣的事情多了,就會讓小朋友覺得你老撒謊,從而你的語言就成了無用的嘮叨。這種教育方式顯然是行不通的。我們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則,做到知行合一,這樣才能給孩子樹立正面榜樣,引導他們走向光明之路。
其次,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陪伴式成長。
一個陌生人,不可能對自己產生多大的影響。要想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心靈,就必須走進他的衣食住行,與他朝夕相伴,建立親密關系,這樣他才會敞開心扉,接受你的建議和指導?,F在社會的發展,使朝夕陪伴孩子成了奢侈品。但我們要做的是,在我們有限的陪伴時間里,全身心投入,做有質量的陪伴。這樣也是可以實現你船長的職責的。
最后,學會心平氣和的溝通,即使在憤怒的時候。
生氣是拿著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更何況,憤怒時說出去的話,像子彈一樣,打到哪里,哪里就傷痕累累。孩子的行為惹怒你時,你要學會冷靜應對,可以一分鐘停頓后,再去處理也不遲。心平氣和說出的話語要比憤怒有用的多。
冷靜自信的父母會負起船長的責任,他們態度明確、慈愛體貼,即使做出的決定可能無法讓孩子完全滿意,但他們還是會為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作為船長,我們需要靈活迅速地做出選擇,引導孩子在暴風雨中前行,而不能基于觸怒我們的行為條件反射地做出反應。
讓我們一起做沉著冷靜的合格船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