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每年寒假暑假,爸爸都會把我送到爺爺奶奶家。
那時的老屋院子里有棵大柿子樹,柿子樹下架著秋千,我和妹天天搶著玩。還有棵大葡萄樹和石榴樹,秋季果實快成熟時我和妹天天眼巴巴的等著。
山東這邊農村的屋子格局一般進門后的地方兼具現代公寓的廚房和餐廳功能,然后是東屋和西屋。東屋和西屋都是炕,東屋是爺爺奶奶睡覺看電視和會客的房間,西屋是我們這些小孩玩耍的房間,西屋還時常有壁虎趴在墻上,那時也并不覺可怕,倒是覺得可愛,淘氣的我們老想拽斷它尾巴,看是不是真的會重生出一條新尾巴來。
老屋一進門,房梁上搭了一個燕子窩。春天柳樹發芽,柳絮漫天飛,到處彌漫春天和綠色的氣息,這時燕子會叼回蟲子,哺食小燕子。我問奶奶為什么會有燕子在人家筑巢?奶奶說燕子筑巢的人家會招來福氣。那時我長得矮小,得仰著頭很高很高才能看見燕巢,卻從未看清到底幾只小燕子在里面,想必定是一只只小燕子張著黃嘴巴,嗷嗷待哺。
清明節到來,我們折下柳條做成頭箍帶在頭上,抽下柳條做哨子,爸爸撐好風箏帶著我們去田間放風箏。
夏天的午后,樹林間傳來布谷鳥聲,男孩子們撲通撲通跳下河洗澡。爺爺都會從家里牽著一頭老黃牛和小黃牛去河邊水草豐美的地方喂草。奶奶會熬上一鍋薏米粥,傍晚在院子里吃完飯,奶奶會在屋子里薰上艾草葉,我們小孩子們抱著涼席到外面的地上鋪上,躺在那里看滿天星空。村子里的鄰居們坐在大槐樹下聊天。奶奶收拾完家里,拿著蒲扇給我們邊扇走蚊蟲邊講故事。直到我們睡著,再一個一個抱回家去……
老家的老屋據說已經住了好幾代人,爺爺的爸爸媽媽或者爺爺的爺爺奶奶都住過,一代一代人曾在老屋里居住,離開。爺爺去世后,奶奶也搬離了老家的老屋,隨我們來了城里住。我就再沒回過老家的老屋。
剛才在讀書時突然想起來,青石板鋪就的院子,夏天涼風吹過的葡萄藤,那些時光,恍如一夢,都成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