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來源于毒舌姐姐參加央視教育頻道熱播的《小小演說家》第十二期辯論賽,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Q1.如何讓老大從心理上接受弟弟妹妹?
不得不說,要不要生二胎的問題,的確值得中國現代社會和家庭教育進行反思,我們的祖輩生了那么多孩子,還很少聽說哪個老大以自殺威脅父母生二胎或是想把弟弟、妹妹掐死的。
現在的家庭中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圍著小皇帝、小公主轉,父母除了學習其它都不重視。要知道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父母自己沒有把孩子教養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現在要生二胎,想起讓孩子接受弟弟妹妹了,是不是有點晚?
如果要想讓老大從心里接受孩子,我們首先就要尊重孩子。在生二胎前,我們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愛你的,沒有小伙伴你會很孤單,所以,媽媽準備給你生個弟弟或妹妹來陪伴你,有了弟弟妹妹,等你長大了就會多一個人來愛你。
其次,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學習弟子規這樣的傳統文化。記得我家開心三歲時,姥姥喊弟弟而弟弟不應答,開心就會跟弟弟說,「父母呼應勿緩」。我們當時并沒有教他文字的具體意義,但是孩子的智慧卻使他理解了其中的含義。
第三,生了二胎后,家長要盡量做到公平,東西要買雙份,在情感上則要更多地給予老大關愛。不能因為老二小,就叫老大讓著Ta。都是孩子,憑什么老大就要被剝奪愛的權利?讓孩子看到有了弟弟妹妹也沒有減少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和愛,老大自然慢慢就會接受弟弟妹妹了。
2. 如何正確地引導,讓家中兩個孩子同時變得越來越優秀?
有這樣一個笑話,有個小朋友數學考了0分,語文考了1分,父親說:孩子,你怎么偏科啊!雖然這是個笑話,但是我想說這樣的父母很智慧,因為打罵是不可能提升孩子分數的,而且無論打在什么地方,對孩子內心的創傷都是一生的。
其實,我們很多煩惱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我們對孩子進行比較,不但不會對孩子的學習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還會使孩子之間產生敵意,使稍微弱一點的孩子產生自卑感。這對他未來的發展沒有任何幫助。
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自我效能感(即自信)是心理資本的重要維度,而自信的孩子會在未來工作和事業發展中獲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不要在孩子之間進行比較,要讓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比如,如果老大上次考了90分,這次考了95分,你要表揚他。而老二上次考了考了58,這次考了60分,你就更要表揚他。因為對他而言這是質的飛躍。父母要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點滴進步,讓他們自己跟自己比較,哥哥看到弟弟有進步,也會努力做的更好。孩子都是有智慧的,他們會在你不斷的鼓勵下,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自信。
3. 兩個孩子如何和睦相處?
要想讓兩個孩子和睦相處,父母要給孩子創造這樣的條件。
首先父母要盡量公平,物質條件不要偏頗。記得我小時因為沒有像妹妹一樣在父母身邊長大,父親會格外偏心妹妹。有一次妹妹淘氣回家晚了,父親看她不在,一怒之下把給妹妹買的衣服送給了我。你可能不會理解我當時拿著那件衣服的心情,因為在那時的我看來,這是一種被施舍的愛。而現在想起來,那時的妹妹也應該為此對我充滿了敵意和怨念。都是孩子,千萬不要讓自己的無心之失給孩子帶來永久的傷害。
其次,不在孩子之間做比較,個體差異是不容忽視的,如果非要比出個高低,請記住,差一點的那個孩子也是遺傳了你們兩口子的基因。
最后,還應該多讓孩子玩一些合作性的游戲,比如讓孩子一起搭積木,一起打乒乓球羽毛球,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在游戲中培養合作精神,讓孩子在你們創造的健康環境下學會合作共贏。
我曾經那么怨恨我的妹妹,我覺得父母把本該給我的愛都給了她,只有我一個人無比孤獨。而今天,我知道我的爸爸媽媽其實也愛我,只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畢竟以前沒有人教他們如何做智慧的父母。當我完全放下了心中對父母和妹妹的怨念后,我是多么后悔自己沒有早點享受這份親情,我現在無比感激爸爸媽媽給了我人生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