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
相信上面一段話即使不用翻譯你應該也能看懂的,我就不多言了。
在生活中,真實難度類似于‘為長者折枝’這種事的,其實不少,但在我們自己去做的時候,卻是‘挾太(泰)山以超北海’的難度。有意思吧?嗯,確實。此間差異,怎么來的呢?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理解吧。
其一是關于早起的。
之前推進晨練晨讀活動,要求大家七點集合,這時候出現了兩種人——
第一種人說,‘七點啊,我原來七點半才會起床的,我試試吧,我今天先早睡了。’第二天,七點零六分到的,往后近半個月的時間,基本穩定在這個時間段。
第二種人說,‘我七八點才能起來,你竟然讓我七點就要到,怎么可能,不去!’嗯,弱弱地問了一句,‘你晚上幾點睡的’,得到的答案是,‘一兩點吧’。最近有一句流行的話,‘我有一句###,不知當講不當講’,那個時候會冒出來吧——嗯,開玩笑,我最多默默一句‘哦’也就是了。當我試圖去說,‘不妨試著早一點睡吧,畢竟你把時間加減一下,其實差不多的’,得到的回復是,‘不去 不去 不去’,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吧。我能怎么辦呢,我也很絕望不是?
從早起這個例子而言,你應該能看出點什么——如果你有意識的記錄自己的作息時間,你把自己連續一周的睡覺和起床時間記錄下來,做一下加減法,你會發現無論睡覺時間是什么時候,用你起床的時間和它做一下加減法,中間的時間基本不變。曾經我記了接近兩個月,若不信,但可以試試。
至此,在早起這件事情上你會發現,其實我們可以做到的,但很多人還是處于夜晚日常修仙狀態,如此想要早起,確實不現實。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像上述的第一種人那樣,那就試試,今天開始早睡/改變呢?
其二是關于學英語的。
這是我自己的體會,以前一直推說,‘啊,每天好忙啊,我也想花時間學學英語呢,我也很絕望呢’,就這樣推著,基本九個多月沒有好好學習英語。直到有一段時間真的充裕了,也剛好遇見朋友推薦的英語學習應用,每天在應用上記單詞,聽聽力,看文章,結合應用提供的自動計時功能,能夠大概知道自己在學英語上花了多長時間。等到一個月穩定下來,發現一百個單詞,五句聽寫,兩篇新聞,專注的話半個小時可以做完。 如此一來,不經意間覺得自己以前的借口太可笑了。好像也沒有忙到腳不沾地,半個小時的時間都擠不出來。
類似的問題和朋友說的時候,TA的說法和我之前一樣,‘啊,我要準備考試,還有…………,我哪兒有時間做…………’。經典句式,很熟悉吧,我之前也經常用的。可是不巧我休息的時候刷朋友的空間,看著幾條動態的間隔時間,我也只有一句‘呵呵’表達我的敬意。因為‘忙各種事情’沒有半個小時的英語學習時間,但卻可以‘擠出’近一個小時時間刷動態,很有意思是吧?
還有不少例子,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相信在上面關于早起和英語學習的例子的論述中,你應該可以明白,類似的很多事,是我們‘不為’,而不是‘不能為’。
從以上兩個案例入手,希望以下內容對你有一定作用——
列出幾件你想做的事情,想改變的習慣,從第一個做起,給自己定一個十分鐘的計時器,然后在這十分鐘內只做這件事。
之后,凡是你覺得自己沒時間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同樣的,上一個十分鐘的計時器,做那件事情,然后你再回過頭去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沒時間。 希望你去做了之后我們交流經驗。
當你在說不做某事的原因時,一定小心考慮一下,這是不是自己的借口。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百日筑基第四十五天,諸位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