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又是八月,城里的日子悶熱,山里日子寂寞,城里的人們,唯一的樂趣是吹空調。山里的人們,樂趣雖多,但耍手機、搓麻將、聊聊天才是最大的樂趣,耍手機當然不能增長才干,只會浪費時間,傷害精氣神,好處是可以練成橫豎都牛掰的火眼金睛;打麻將當然不會掙大錢,只會讓少得可憐的工資進一步縮水,好處是解救了睡不著的親;聊天只會是“果聊”,而且聊天的大多數都是有點歲月的人,不像年輕時邊喝邊吹牛,當然,聊天自然不會聽到新資訊,無非就是憶憶過去、吹吹牛皮、談談女人、夸夸海口,好處是練練口才,滿足下自己的虛榮心。
當然,對我來說,八月使我更加認識和了解了井底之蛙的自己,打破了自戀,承認了弱小,認識到普通,勇敢的跳出了井底。
這個歲月的我們,能突破井底的,終歸是少數,不是我們比外界更愚笨,而是確實外界比我們更強大。井底之蛙跳出井底需要勇氣。除此之外,當然還需要力氣。因為,青蛙一旦適應了井底的環境,雖然可能目光短淺,但是安全,還很安逸。
所以,當你放下原來所熟悉的很多東西后,映入眼簾的東西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一直執著于那口井里的東西,其實未必是那么回事。
所以,成功出井后,期待生活會有翻天覆地、全然一新的變化……不過,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細細看去,跳上來之后也許是跳進了一口更大的井……
雖然離開了曾經的井,但生活不曾遠去,它一直在我們身邊如影隨形,不離不棄。生活還需我們不斷地跳,不停地跳……但,遺憾的是,井底呆久后,跳躍功能已嚴重退化。
一次跳躍就能改變生活?
做夢吧,哥們兒!
一次跳躍就能成就人生?
醒醒吧,哥們兒!
我們乘著孤帆漂泊在浩瀚的大海上,迎接我們的未知的世界。狗屎運好,我們可能發現新大陸,成為哥倫布。但牛頓都說,他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哥倫布之前又有多少哥倫布被鯊魚親密接觸了呢?
比如,有這樣一個段子:在老家,時常會有幾個衣著光鮮的人回來,告訴大家這個世界很大,有些人不信,他們批評他們是井底之蛙,有些人信了,跟著這些光鮮的老鄉看世界去了。后來,老家的人了解了傳銷。
“井”是象形字,金文方框內還有一點,雖然這點指水,但我認為,做井底之蛙講時,也可理解為人的內心。其實,我最佩服的是藝術家,他們的內心永遠保持在自己的井里,用一生的堅持,然后成功了。
一生?是長?是短?
管求他的……
何必糾結于一點呢?
一點的四周還有那么多空隙!青蛙的四周也不是井!井的存在也不是為了青蛙呀!
水!既然井里有水,水才是井的全部!我們就該學學流水,來一場說走就有走的旅行,即使孤身一人,哪怕心無所依,也要義無反顧,用時間和腳步丈量人生的酸甜苦辣,用執著和虔誠詮釋隨性的自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