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學校領導的臨時和緊急安排下,我們全校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家訪。每班安排兩個老師,務必在放學后家訪兩個學生,我和搭檔就選擇了距離學校比較近的黨同學和張同學家,聽說老師要去家訪,把倆孩子嚇得不輕,從他們的小表情一眼就能看出來,頓覺十分好笑。孩子們還是怕家長呀,家長們都說孩子怕老師,看來都是騙人的!去的時候我的心情十分輕松,覺得就是去完成一個任務,走個形式而已。而當家訪回來的時候,卻怎么也輕松不起來。
? ? ? ?我們的第一站是張同學家,這個孩子最近一段時間上課總是走神、老愛說小話,這也是把他選做家訪對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到了孩子家里一看,與我想象的差別比較大。他們租住在一個門面房的頂樓,一大間房子、極小的廚房,房子里放了兩張大床,娘兒四個都擠在一起、爸爸是粘地板磚的工人,經常在外邊干活不回來。地方雖小但是收拾得挺有條理。最觸動我的是他有一個心智不太健全的12歲的姐姐。在特殊學校上學,單從面相上看、看不出有什么異常。我和媽媽交談的整個過程、她都在一邊坐著聽著、一句話也不說。問了媽媽才知道她跟外人是不說話的、只跟媽媽說。我提出要看看她的課本、媽媽說課本到放假的時候老師才讓帶回家。平時不讓帶、學校每周上四天課,周五他家姑娘一般不去、也不用給老師請假,老師也不管不問。有一次姑娘被同學欺負、弄得渾身是血、老師根本不知道這回事,因為那個學校的老師上完課就回家了。我能看出家長眼里對老師的不滿和無奈。
? ? ? 家訪的整個過程我們聊的最多的是這個姑娘,而不是我的學生。特殊學校最多只能上到15歲。但是她計劃讓孩子上到春節就不再去了……花的錢倒不多、一學期900左右、只是覺得孩子在學校啥也不學、學校的氛圍也不好、那里的孩子們都半精不傻的、孩子在那里也得不到好的熏陶。所以決定不再去了……還不如在家帶著孩子多學點生活技能呢!忽然之間我似乎明白了我們學校為什么會有殘疾和智商有缺陷的學生在就讀。以前我看見他們,很替這些孩子惋惜,覺得家長一定是怕花錢才選擇了我們這所公立學校。在我們學校,這些孩子的成績通常都是不及格甚至個位數,我一直感覺這些孩子如果去特殊學校就讀的話說不定還能學點知識。聽他這么一說,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作為一名縣直公立學校的老師,領導灌輸的安全大于天的理念已經深入我們每一個人的骨髓:哪怕不上課也要落實孩子的去向問題。而特殊學校竟然會是這樣,我不知道是怎樣的一個人在特殊學校當領導,也不知道孩子的老師是怎樣一個人,但是他們對生命的漠視讓我有點小小的憤慨……他們家還有一個最大的孩子在上初二,是個女孩,媽媽考慮到大閨女的負擔太重,所以才又生了張同學,再看看我的學生,小小年紀的他怎么可以料到將來的他肩上會有如此沉重的負擔,忽然對這個孩子多了幾分憐憫之心。
? ? ? 忽又想起前一段時間他媽媽問我貧困生補助一事,當時我心想:一個打扮這么時尚的年輕媽媽,家里會有多困難?誰都想沾政府的光,哪有那么容易?雖然我嘴上沒說,在內心,我對她的行為是充滿鄙夷的。鄙夷的程度,不亞于為了得到補助就給我發紅包的那個家長。(我當然是拒收的)看到眼前的一切,我忽然又覺得這個媽媽是如此堅強,如此偉大!
? ? ? ?我們的第二站是黨同學家,他的爸爸媽媽都在省里參加培訓,準備出國。奶奶身體不錯,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干,三年級了衣服還要奶奶穿。爺爺奶奶包辦了黨同學和弟弟的一切衣食住行。姑姑家三個孩子也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家里孩子多,吃飯、睡覺成了唯一重要的問題。孩子一放學就去鄰居一個退休老教師家寫作業,寫完再回來。我終于知道為什么我每天給他布置的額外作業(把當天學的課文讀一遍)他完不成的原因了。因為家里根本沒有一點兒學習的氛圍。雖然我去的時候只有黨同學和弟弟在家,但是我完全能夠想象到5個孩子都到齊家里會是怎樣的一副情景。不由得想到“雞飛狗跳”這個詞。我建議奶奶以后多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因為和同齡人比起來,他各方面的能力實在是太差了,發個作業本都不會:因為不認小朋友的名字。但是我覺得我的話奶奶似乎并沒有聽進去。
? ? ? ? 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真的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