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這樣一句話“你早日遇到真愛,遇到愿意和你分享生活人,愿你永遠都不用發朋友圈”。
個人是不太同意這句話觀點,我想發朋圈是我的自由,為什么遇到真愛就不用發朋友圈了呢?難到遇到真愛就要舍棄在朋友圈里的分享嗎?你的父母,你的好友,閨蜜,朋友,總不能每天跟你在一起,你也不可能每天與你的好友在微信上與他們聊天分享你的喜悅和悲傷,唯獨朋友圈可以做到。我獨自一人在外,通過朋友圈,讓父母看到我吃的不錯,沒有讓自己不吃飯就上班,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不讓他們為我的自理能力擔憂。通過朋友圈,我讓我的朋友們,初中高中同學知道我最近在忙啥,分享我的點點滴滴的喜悅,讓他們在屏幕的另一方也感受到我的快樂,哪怕這點滴的快樂可以驅散他們忙碌一天的疲倦。
自微信流行起來,我的QQ空間變不再更新動態,QQ大號只是為了隨時回復班級群里的消息,若干個QQ小號為了玩歡樂斗地主,亦或是扇貝打卡分享到QQ空間可得10枚扇幣。微博成了我們看八卦,與朋友聊天的內容和話題。唯獨微信的朋友圈發布的內容可以讓相同的好友看到,或者,我和你關系并沒有那么好,憑什么讓你看到我的這條朋友圈。
我為什么愛發朋友圈?我在外地上大學,初中,高中的好友也都分布在全國各地,甚至異國他鄉,通過每天閑暇的片刻,刷幾分鐘的朋友圈,我可以知道,他們還在,他們依舊每天還能享受美食,享受下午茶的悠閑時光,還能感受大汗淋漓之后的滿足感。記得高中一位男同學跟我說過“高中畢業之后,這個班級就聚不齊了,有些人就不在了”。我當時還天真地傻乎乎地回復到:“怎么可能聚不齊,只要你想來參加聚會,就一定會來,除非是看不起我們這些考不上好大學的。”他說:“你錯了,我并不是這個意思?!碑敃r,我沒有明白他的意思,我還沉浸在自己天真的想法里,甚至對他的傲慢還有點憤怒。直到那年上大學,聽閨蜜說初中班里一位男生夏天去河里游泳,不幸溺水生亡。剎那間,我才明白高中同學說的那句話,有時候,離別,真的是永遠的離別,甚至是生離死別,再也見不到了。
我可以通過發朋友圈的方式,告訴我通訊錄的人,我還在,我還在呼吸著空氣,我還在為收到一點小小的驚喜而興奮不已,我還在分享著身邊的趣事,我還在每天斗志昂揚為夢想拼搏……只想告訴我的朋友們,我很好,我還在你們的世界里,你們還可以看的到我,哪怕你們不點贊,不評論都沒有任何的關系。
通過好友發布的朋友圈,我可以知道家境比我好很多,長相身材各方面都比我好的學姐在為自己的出國留學做計劃,我又有什么資格不去學英語,不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學分績點?在朋友圈里,我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實習,還是在國企單位,我一直很感激那個發布這條朋的友圈的朋友,謝謝你給我提供了這么好的機會。在朋友圈里,我找到了好幾份周六日的兼職,為自己賺取了生活費。在朋友圈里,我知道了有微信讀書這個APP,可以記錄你的閱讀時間,同時可以看到好友在讀的書籍,我可以要求自己哪怕每天讀個半小時,一小時,總比一點都沒讀的強。在朋友圈里,看到別人的打卡,我知道扇貝單詞這個軟件,并且已經堅持220天,花了20.17元,參與了扇貝的新年計劃,這一年,我會每天堅持打卡,365天,不僅僅是為了最后的神秘禮包,并且還得自己付郵費的東西,更多的是我就看看這一年,這個扇貝我能不能做到打滿365天,別人可以,我為什么就做不到呢?朋友圈,讓我看到了很多人在進步,也看到了很多人在落后,而我會選擇根據進步朋友的腳步不斷前行。
我依舊會繼續發朋友圈,可能有的時候比較矯情,可能有的時候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是興致蓬發要去干啥事,希望好友們不在意我的小情緒,也希望我的微信里的通訊錄的好友,你們可以繼續發朋友圈,我愿意看你們的吃喝拉撒,我沒有時間,金錢去看的風景,我通過朋友圈可以謝謝你們替我去看。
現在,請拿起你的手機去發布一條朋友圈吧,不在乎點贊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