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看了劉亦菲主演的電影《烽火芳菲》,后來在網上看影評,有人提到了1999年類似題材的電影《黃河絕戀》,那部電影里悠揚醉人的插曲《夕陽山頂》我聽了之后,靈魂中無意閃出零星的追憶親人之情,繼而又重組涌動起來。我到爺爺原來的臥室中打開柜子,拉出抽屜,小心翼翼地把他在我讀小學時買的135膠片相機拿出來(135膠片相機是我們常見的膠片相機,膠卷畫幅是寬36mm×高24mm,算上高度和上下的方型齒孔尺寸,總高度是35mm,裝一筒膠卷能拍36張照片),放在我房間的床上端詳。老人平靜地離我而去已過了好一段時間,但我仍清晰地記得他對我那份淳樸真摯的愛。
大概在2005年,我們俗稱舊市場那邊斜斜而上的老街很是熱鬧,其中有一間店鋪就是照相館,爺爺給我買的那臺膠片相機就是從那兒來的。小學時代的我已經對“照相”頗為喜愛,花了一段時間鼓動爺爺去買一臺照相機,他答應了。買相機那天,我們倆都很高興,店主是一個中年男人,外表頗有現在攝影界說的“老法師”味道,他給我們推薦的是一次性封裝好的變焦膠片相機,100來塊錢,里面還有柯達膠卷,挺不錯的,但一拆封,除非壞了,否則就必須要買。我一看玻璃柜還有一臺似乎挺有逼格的相機,便讓店主拿出來看看,銀白色的外觀,有日期后背(即可以設置日期,拍了照自動印日期在照片中),有林心如的簽名,我攥在手上把玩了幾下。雖然店主事先跟我說這是一臺定焦相機,不能實現同一地點遠近景切換,但我還是決定買它了,店主笑了笑,他也豪爽地送了我們兩筒柯達膠卷,就這樣,爺爺遂我愿花了200來塊錢買了它,隨后的幾年里,我用了人生第一臺膠片相機共拍了好幾筒膠卷,不知是相機本身的原因還是沖洗的原因,它拍出來的照片確實不太清晰,漸漸地,我忘掉了它,它也就靜躺在抽屜中了。
親愛的爺爺去世了,老街的店鋪不在了,翻過抽象且塵封已久的記憶,留下來的是一張張框好了一個個天地的照片,一下子溫暖了我的心。
上大學前,我擁有了人生第一臺智能手機——小米2S,也相當于我得到的第一臺“數碼相機”,它能拍出800萬像素的高清照片,除了在光照弱的環境下拍照效果不佳之外,即拍即得,可拍照片數量多的優勢都是膠片相機無法比擬的。現在我用的OPPO R11手機更擁有1.7大光圈,能拍出1600萬像素的照片,拍夜景也非常好了,但是手機拍照,還有數碼相機拍照的背后,隱藏著一種漠視的態度:反正手機或其它儲存介質給我存了照片,想看就打開來看唄。于是,拍了照片過一段時間,漸漸忘了之前拍了什么,每次拍照也不去想一想怎樣才能拍得更好,怎樣才能少用后期處理都能出好片……手機壞了去維修,當店員告訴你必須要刪掉手機的所有資料才能修理時,你會怎么想?數碼相機拍的照片因儲存介質故障,拿不回里面的照片時,你會怎么想?
在快節奏時代下,人們因科技的發展,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不少,可能失去了看待世界的一份認真、一份熱情。當我拿起買來的庫存全新佳能EOS 300膠片單反相機拍照(淘寶店家說我買的應該是世界上最后兩臺同款全新庫存相機,我新買的膠片相機拍的畫質比爺爺買給我那臺好太多了),我會根據膠卷感光度選擇合適的環境,每次拍照前在腦海中構圖,眼睛湊到取景器前調好焦距,看好景深,看準了再半按快門對焦,然后全按快門完成拍照,因為一筒135膠卷只能拍36張,拍一張少一張,所以我會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盡量保證出的片子都是好的,這是一種把生活過得慢而細致的態度。拍完一筒膠卷要拿去沖洗和掃描(掃描是為了得到電子版照片),不同的掃描儀掃出來的照片風格也不一樣,相當于掃描儀已經幫你做了后期處理了,比如富士SP3000掃出來的片子色彩濃郁,諾日士HS—1800掃出來的片子清新淡雅。當然,如果你想最大限度還原膠片原本的色彩,請選擇頂級掃描儀——哈蘇X5。人們拍膠片常用的彩色負片就像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相信多數膠片攝影者都大致經歷過我說的這些過程,也會跟我有同樣的體會,不難看出,拍膠片是需要認真、耐心的,按完快門后,誰也不知道拍得怎樣,只能拿去沖掃,慢慢地等著出片,等出片這段時間讓人滿載想象力,可能你會覺得哪一張拍得應該比較好或者不好,抑或你什么都不去想,給真正出片時留住一份驚喜,蠻有意思的。如果你不懂快門速度、光圈大小、感光度高低這三個重要指標之間怎樣有效配合而用手動膠片相機,還容易拍出爛片,萬一你拍的片子欠曝了、過曝了、糊了,你會在下一次拍攝的時候再次思考、校正參數,某種程度上提高了你的拍照水平,前提是你真正熱愛攝影才行。談到印紙質照片,如果你每一張膠片都認真地拍好了,即便一筒135膠卷36張全部印成紙質照片,也是值的,跟你在一大堆數碼照片中找哪張拍得好再拿出來印相比,拍膠片重質量不重數量的特點顯而易見。
我看了一些攝影師用膠片拍攝發到網上的照片,那種偏色帶來的渾然天成的美感令人沉醉其中,雖然膠片照片的細膩程度不如數碼照片高,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它具有數碼照片后期處理過也很難達到的質感,以及數碼相機無法提供的拍照樂趣。數碼拍照技術發展至今,中畫幅、大畫幅數碼相機因制作成本高昂而占據不了多少市場份額,但很多攝影者仍然十分重視和使用中畫幅、大畫幅膠片相機,尤其是大畫幅膠片相機,它的成像素質,市場上幾乎沒有數碼相機能與之媲美。
浸透著人文情懷的膠片攝影,每一張拍得好的片子既逼真耐看,又有油畫藝術感。我想,把膠片攝影當作用心記錄生活瞬間和收納美麗畫面的方式,以明亮清澈雙眸發現世間之美,將快樂隨心接上,快門按下那一聲“咔嚓”,膠片“嘩啦”劃過,這個世界就是你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