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第十一天,今日繪畫主題:素描米糠油瓶
本來想直接發過程圖的,然而想寫一下詳細的作畫過程,那就當教程發出來吧!不過今天只完成了一半,所以分兩天發,今天發上部分,明天發下部分!
拍了實物的照片,把米糠油瓶放在一張藍色襯布上,左上角打上燈光,方便分析畫面與構思。
在畫一幅素描之前,我們先要思考一下,一個物體,它的受光面和不受光面是哪兩個面,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亮部和暗部是哪幾塊,明暗交界線在什么地方。
明暗交界線指的是物體的明亮部分和暗部部分交界的一條線,明亮部分又包括灰部(這個通常為物體的固有色)和亮部。分析了亮部和暗部,我們就能看到投影的位置是怎么來的了。
再介紹一下畫素描用的鉛筆,B-12B屬于軟性鉛筆,B數越大則鉛筆越軟畫出來的黑色也越濃,通常用來畫物體的灰面和暗面及投影;
2H-6H屬于硬性鉛筆,H數越大則鉛筆越硬畫出來的黑色也越淡,通常用來畫物體的亮部及高光。
草圖構思是根據這個米糠油瓶的明暗面大致勾畫的一個圖,亮面為左半部分,并觀察物體的固有色標出了需要用2H,HB,2B,4B,暗部及投影會用到6B,10B,12B。
第一步:先用2B鉛筆(一般作素描畫的時候通常用2B鉛筆起形)畫出瓶子的線稿,順帶畫出投影的輪廓,畫的時候要注意瓶口圓形的透視及瓶身的透視;
第二步:用6B和10B鉛筆畫出瓶子的明暗交界線,暗部及投影;瓶口的明暗交界線很好區分,就是靠近中部的一條黑色線;瓶口投在掛著的紙上有部分投影,下半部分的紙投到瓶子上也有投影,再則就是瓶子在桌上的投影;
第三步:用紙巾統一暗部,統一暗部是指把上一步畫好的暗部用紙巾抹擦均勻,讓暗部形成一個整體,不留白色的縫隙(紙巾也可以用擦筆代替,看個人喜好和習慣);
第四步:補上瓶身的明暗交界線,即白色標簽上的部分,有人可能有疑問,為什么這個要單獨畫?其實不是要單獨畫,一開始就應該畫出來的,只是因為如果初次學素描的人可能不太會分析實物圖,所以單獨講講。
前面說到明暗交界線是一條線,所以當左上角的光源照射到瓶身上的時候,它就出來了一條明暗交界線,因為瓶口是白色和藍色的標簽顏色,所以很容易就區分出了亮面和暗面,下面瓶身的部分明暗交界線不太明顯,會容易被瓶子本身的顏色所誤導——明暗交界線會是白色標簽和瓶身的那個交界處嗎?
所以在這里需要主觀去判斷,其實瓶身的明暗交界線就是從瓶口豎下來的那條線,只是顯示在瓶身的白色標簽上面,不太明顯罷了。
如上圖所示,我標出了瓶身的暗部、投影、明暗交界線、亮面和高光部分分別在哪里還有用多少B的鉛筆去畫,包括反光怎么表現。
第五步:加深效果,用鉛筆再深入畫一次明暗交界線、暗部及投影,在這里要注意線條的虛實變化,尤其是明暗交界線,雖然是比較深的線條,要有輕重的變化,不能真像一根線一樣粗,不然就很容易把畫面畫“死”了。
第六步:到這步的時候我發現瓶身上掛著的標簽紙透視不對,所以更改了一下,并繼續加深了瓶身的顏色。
因為瓶身的固有色是整個物體最深最重的顏色,所以需要加深,投影相反要比瓶身淺,但是瓶子前面一點點的投影還是比較深的,所以用12B的筆去畫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明天繼續畫完這幅素描瓶!
大家明天見咯!
Summer
20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