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閱讀速度是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對是否該快速閱讀,心里一直糾結。
開始接觸到快速閱讀這個概念,是在行動派琦琦的微博上,看到她的photoreading證書,才得知了有這樣一種技巧。當時感覺太震驚了,竟然有這種超凡的能力。
后來讀了東尼博贊的《快速閱讀術》,了解到基本的技巧,改掉了一些閱讀的壞習慣,比如不專注,不設閱讀期限,逐字逐句讀等。閱讀時盡量擴大視野范圍,實踐了一些時間,雖然能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但相比別人1000字/分鐘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更不用提1小時讀完一本書了。私下認為這是項技能,要長期練習才能習得。所以對自己的慢速抱以寬容的態度,并不著急。但練習過程中總會一種不適感,總覺得做不到快速,即使讀快了,也是跳過了一部分內容,不能好好消化和吸收,甚至會讀不懂。閱讀體驗很糟糕。這個快速閱讀的問題讓我不能釋懷,所以在網上看到關于閱讀方法的文章都會點開來看,但所見都不太走心。尤其是看到了一些30分鐘讀完一本書的文章,震驚之余,對自己的慢速很憂慮。
在Angie的時間管理課上,她不建議閱讀量不夠的人去學快速閱讀,說快速閱讀是建立在已有比較大的閱讀量和知識面上的。她的話給了我新的思路,我原來總為讀不快而苦惱,卻沒想到自己可能現在還不適合快速閱讀。讓我的心敞亮了些。
又讀到李笑來的文章《如何真正消化一本書》,他說閱讀速度是個偽概念,真正重要的、真正有效的是理解速度。閱讀是為了理解,而理解這事,慢即是快,快即是無。整篇文章對讀書的方法、目的說得很透徹,讓我有種撥開烏云見天日的感覺。
昨天在彭小六的《讓未來現在就來》中,看到他對30分鐘快速讀完一本書的講解,逸是他已對這本書主題的有關知識有了很熟悉的了解,二是他只去關注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即他所謂的用20%的時間獲得了80%的知識。而他也強調這種方法適用于商業類書籍,其它類別還未曾嘗試。他的這般誠懇,讓我很感動,也更讓我對于選擇怎樣的閱讀方式更明晰起來。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今天聽蕭秋水的知識管理音頻,她也如此強調。
關于閱讀速度的認知,從開始的驚訝,嘗試,困惑,解惑,到現在的清晰明了,經歷了接近五個月的時間。回想這一認知歷程,也才發覺自己主動學習的能力太差啦,開始就沒想到通過多種渠道對它有個全面的了解,而是被動地接受,靠著這幾次偶爾的知識獲得,才明白了這個問題。效率真是太低了。
可見,網上各種信息豐富,善于辨別,主動學習,學會選擇,才能少走彎路,高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