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想成為自由職業者/斜杠青年?
對工作現狀不滿。時間不夠自由、收入不及預期、人情世故疲于應付;不想朝九晚五擠公交、地鐵、不想被領導老板罵、不想一年只有幾天假期……總之一句話:不想上班。總想著干活少錢多工作以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天上能掉餡餅最好。
對自己現狀不滿。對工作的感覺還算可以,但是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從何下手;看到了網絡上的各種牛人大咖,工作生活兩不誤,都掛著自由職業者/斜杠青年的頭銜,于是誤認為追求成為自由職業者/斜杠青年就是成就自己的上好方法。
自由職業者/斜杠青年到底代表了哪些人?
自由職業者(Self-employed):是指自己雇用自己,香港人譯作“自雇人士”。 根據《韋氏大詞典》,自由職業者是腦力勞動者(作家、編輯、會計等)或服務提供者,不隸屬于任何組織的人,不向任何雇主作長期承諾而從事某種職業的人,他們在自己的指導下自己找工作做,經常但不是一律在家里工作。
斜杠青年(Slash):其概念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萊尼·普拉特,律師/演員/制片人。于是,“斜桿”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自由職業者,是先有職業后有自由的。即你必須有一技之長,能夠提供跟人價值并獲得相應回報。再者,你要有足夠的自律來分配你大把的時間,來提升你個人的技能、價值等。自律才能給你自由。想象著一辭職就變成自由職業者的請醒醒,有大把時間不一定自由,工作很忙也不一定代表不自由。認清自己,才能自由。
斜杠青年也不只是中午發傳單、晚上擺地攤多干幾份兼職那么簡單。斜杠青年是為了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和更完整的自己,說白了就是成長和發展才是目的,而不緊緊是干些兼職,用寶貴的時間換些可有可無的收入。
如何成為自由職業者/斜杠青年?
首先得有1-2門達到熟練級別的技能,當然多門也是可以的,前提是你每門都達到熟練級別。何為熟練級別,有人說是要達到行業的排名的前5%,做到比95%的人強,當然能做到最好,其實能夠高質量的為別人提供需要價值或服務,就算基本合格了。
其次得有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就是指在專業技能知識方面有足夠的深度,同時又有廣博的知識面。這能保障你與時俱進的眼光和對專業技能打磨的需求,完成自我迭代和更新。
第三得有超強的自律和管理能力。每人規定你幾點起床、上班、打卡,所以你得管理你的大把時間,做好安排并自律去完成任務。除了時間管理、任務管理,你還得管理好自己的銀子。
最后要有正確的思考和表達方式。作為自由職業者/斜杠青年,面對這個浮躁的社會,看清金錢、個人價值的關系,做到不迷失自己,認真打磨自己的能力。同時要能正確表達、輸出自己的知識、想法,更好的探索和思考。
朝九晚五的工作、自由職業者或斜杠青年,它們并不分好壞,都能使我們更加幸福的生活,只是實現手段和方式不同而已。只要認清自己,對自己的選擇堅持到底,就可以實現人生的幸福和美好。
本文由快手刀發布,201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