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五點多我,師傅和倆位師叔去觀鳳凰山。鳳凰山特別美,我們就看看下面的簡介把。
太谷鳳凰山距縣城七公里,是太谷縣東山底村之后山,也是境內(nèi)之著名景點,山上聳立三座寶塔,名叫風云雨塔。風云雨塔巍峨入云,雄壯秀美。元朝大詩人元好問曾在此地留有詩作數(shù)首,清趙鐵山有"聽山水之清音"題詞。塔旁是兩座殘存的碉堡,這是戰(zhàn)爭年代,閻錫山軍隊固守太谷,盤踞太原的戰(zhàn)略要點。山間有道觀,叫龍泉宮,據(jù)說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迄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之歷史,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已殘破不堪。山上則是開闊之山地,看藍天白云,覽人間煙雨,酸棗、沙棘、野花、野果,漫山紅葉,鳳凰最美當屬秋季。
鳳凰山的傳說
很久以前,在鳳凰山上無水無草無木,荒禿蕭條。忽然一天,從南邊飛來一只美麗的鳳凰,繞著山頂來回盤旋,最后落在山頂,停了下來,誰也不知道它究竟做了些什么。
但沒過多久,這座山變成了青山綠水,翠樹環(huán)繞。因鳳凰在此做了短暫停留,后人便將此靈山起名為鳳凰山。
塔的傳說
太谷的人,或者常路過太谷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城南十余里的鳳凰山上有三座塔,兩個一般高,一個稍低些。塔的名字叫風云雨塔。
很早以前,鳳凰山上沒有塔,山下的三個高僧,圓寂后埋骨而建。
要說這建塔,里面還有一個故事。
鳳凰山腳下,有座大廟,三個得道高僧,講經(jīng)布道,香火極是旺盛。忽一日。三位高僧同時駕鶴西游。混飯的和尚們見沒了依靠一哄而散。廟里只剩下一個古稀之年的程姓伙夫和一個十幾歲的小和尚。
兩人將高僧葬在山頂后,開始著手修塔。廟里不缺材料,但需要搬運,盡快搬運上去,不誤工期就行了。
程伙夫年輕時練過童子功,搬材料不是問題。很快兩座塔的材料就上去了。
鳳凰山修三塔的事,讓東頭山上的和尚知道了,一下子就上了火。如果鳳凰山上有了塔。按風水學上來說,對東邊的廟不吉利。可是有拿不出合理合法的措施去阻止。這時候他的一個徒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程伙夫每天搬材料回來吃不好,臟衣服顧不上洗,原來呀笨手笨腳的小和尚搞不好后勤工作。
東山上的和尚就想到,要是破了陳伙夫的童子功,看他再怎么往山上搬材料。于是派徒弟們四處尋找美女和漂亮媳婦。重賞之下有勇婦。還真有女人愿意去破功。
一開始,程伙夫是不近女色的,每天能吃飽吃好,衣服有人洗就滿足了。慢慢的,程伙夫就經(jīng)受不住女人的誘惑了。不久,沉迷女色,把供材料修塔的事忘個精光。沒多少日子程伙夫就變得腰彎背駝,眼屎鼻涕的。別說干活,就是走路都沒勁了。這女人見目的達到,就去領賞去了。程伙夫不見了女人才明白了其中道理。著急之下,也駕鶴西游,去天堂拜會三位高僧去了。
小和尚搬不動材料,只好依靠羊來維系生計了,就買了些山羊,每天放羊前給羊身上綁上材料,邊放羊邊往山上送材料。
看看選好的停工日子到了,材料還不齊。小和尚只得讓做工的封了頂。
所以,后人們看到的鳳凰山的三個塔就不一般高了。
如果你到鳳凰山腳下的東山底村亦可知道村里人家都姓程,據(jù)說都是程姓伙夫的后人。
基本概況
太谷鳳凰山距縣城七公里,是太谷縣東山底村之后山,也是境內(nèi)之著名景點,山上聳立三座寶塔,名叫風云雨塔。風云雨塔巍峨入云,雄壯秀美。元朝大詩人元好問曾在此地留有詩作數(shù)首,清趙鐵山有"聽山水之清音"題詞。
塔旁是兩座殘存的碉堡,這是戰(zhàn)爭年代,閻錫山軍隊固守太谷,盤踞太原的戰(zhàn)略要點。
山間有道觀,叫龍泉宮,據(jù)說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迄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之歷史,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已殘破不堪。目前已修繕完成,大約投資2~3億元。
上山道路蜿蜒曲折,崎嶇突兀,游客可以沿著被水沖出的水道爬行而上。山上則是開闊之山地,看藍天白云,覽人間煙雨,酸棗、沙棘、野花、野果,漫山紅葉,鳳凰最美當屬秋季。
鳳凰山的日落
鳳凰山的火燒云
大家有興趣的話來看看太谷縣的鳳凰山的景色,但是現(xiàn)在正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