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們:
您好!
我是懷著僥幸的心理給您寫的這封信,希望在茫茫人海,我能夠與愛讀書、寫字的您相遇,甚至相知。
《梔子最關人》的初衷和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和您一起秉承“開卷有益”的態度去閱讀,去組成一個有閱讀習慣的圈子,大家可以共同思考,或達成共識,或保留己見,一起去享受這種書香中的理想生活方式。
您肯定會問:“開卷有益”是什么都讀嗎?又怎樣去讀呢?
我想這兩個方面,我也是沒什么發言權的,好在先賢們有過諸多關于看什么書的論述,我就不一一轉述了。在這里我只借用魯迅先生在《讀書雜談》、《隨便翻翻》和《青少年必讀書目》中提到過的幾點建議,向您做個概述。
第一,魯迅先生曾勸告年輕人:“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魯迅先生在提醒我們,讀書要有開闊的視野,來選擇您讀的書,看清楚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當然,在這個知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發展時代,我們光有這樣的大局觀,缺乏實際動手的能力,也是不行的。讀書,在實際也是幫助我們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方式。
第二,要為興趣讀書。魯迅先生倡導:“出于自愿,全部勉強,離開了利害關系”的讀書,只讀自己想讀的。應試教育把讀書這件快樂的事情已經變成令絕大多數人厭惡的事情。那么,在業余這片小天地,我們何必還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帶滿功利心呢?
第三,魯迅提倡兩種讀書方式。一種是“隨便翻翻”,任意而讀,如《五柳先生傳》中的“好讀書,不求甚解”。這是一種比較式的閱讀方式,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是獲取了解類信息常用的便捷模式。我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種方式更應當被借鑒,即在茫茫書海里,“隨便翻翻”找尋到您感興趣的,再來繼續細讀。當然,這就是“比較式”閱讀的下一步:對于某些書,要逐字逐句地認真讀,如原典、經典。魯迅先生的這兩種讀書方式,翻譯過來就是“泛讀+精讀”。
第四,讀書時要思考。魯迅先生在文中提醒說:“倘只看書,便成了書櫥”,“自己的腦子就拿來給別人跑馬了”,只有“自己思索”、“自己觀察”方能體悟。
如此讀書本身就會是一樁樂事,更何況我和您組成一個共同的圈子,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閱讀,一起思考,這必是一件既理想又健康且孕育著快樂的事,何愁不是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逆時光工作室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