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虛無主義
『古往今來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奉獻,所有的靈感,所有的如日中天的人類天才,都注定要在太陽系的無涯死亡中滅絕。而整個人類成就的殿堂,必然無可避免的被埋葬在毀滅的宇宙碎塵下......盡管死亡是自然控制偉力的記號和標志,但人仍然是自由的』——羅素《一個自由人的崇拜》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守護著自己那份遺世獨立的孤獨。我知道所有的外在:物質也好,我所愛的友誼,親情也好,在某一天都將失去:窮極一生,只有思想,是完全屬于自己的。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要完全地能夠獨立地生活,不依賴于任何人。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奉為至貴的那些思想,“我之為我”的存在,也將在宇宙洪流中煙消云散,那種渺小讓我害怕。人越看重什么,就越害怕失去什么。我陷入了一種虛無主義,吾將魂歸何處呢?人類文明又走向何方呢?
越害怕虛無,就越要向虛無中去:現在有何意義?歷史有何意義?人類有何意義?一刀刀的解剖下去,你會發現:一切都是無意義的,地球是無意義的,人類是無意義的,就像我們不會在乎一只螞蟻的死活一樣,在宇宙洪荒的視角下,它也不在乎人類文明的死活。意義更像是人類為滿足自己內心存在感的一種欲望。可是大自然并不照顧人類的這點小自尊:宇宙萬倫,只有定律。而意義,卻是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價值與意義不是死神的評判規則:眾生平等,有開始就會有結束。正所謂“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人是要善于從道的。
念及于此,自然也不再糾結于意義:如果你實在需要一個意義來振奮指引自己,那就給自己創造一個吧;當然也可以像現在的我一樣,接受自己的渺小,向內而生,只求覓得一顆圓滿的心靈,不問意義,瀟灑不悔地快樂活這一遭(享樂主義者)。
2 人性的黑暗面
『人就像大樹
越是向往光明的太陽
他的根越是深入黑暗的地底』
西方人多信奉“人性本惡”,是故有法治;中國人多信“人性本善”,是故有德治。但是人類真的先天存在著一個固態的、統一的本質嗎?我更愿意相信:人性天然是不分善惡的。善惡是后天習來的,就像孔子說的“性相近,習相遠”。
『人性更像是一種液態的事物,其形狀由容納它的容器所決定,而這個容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人所置身的制度與文化』——劉瑜《觀念的水位》
心向光明,但我也很了解人性的黑暗面:自私,嫉妒,仇恨,暴力......但是我并不相信有人是天生是邪惡,純粹的惡:就像電影《喬》里的那個老頭,為了一瓶酒而肆無忌憚的殺人,對待自己的孩子還不如對待一個普通人;就像《老無所依》里刻畫的那個一言不發的殺手,不貪財不好色,甚至沒感情但有原則,原則就是殺人,有著上帝一樣天然的不可抗拒不可捉摸的力量。就像走在大街上會冷不丁的被陌生人捅一刀一樣,這還不是那種“有仇報仇”,而是“我要殺你,與你何干?”,一想都令人后背發涼。這里想特別說一說《蝙蝠俠》里的小丑,黑暗大BOSS,蝙蝠俠的終極對手,他很聰明,對人性了如指掌,巧妙地利用別人實現自己的目的。小丑的世界觀是“混沌”哲學:這個世界已經無可救藥,只有在毀滅中創造(那些被他殺死的人大概是他認為為新世界誕生殉葬了吧)。蝙蝠俠的世界觀更合我心:毀滅容易,但毀滅以后呢?如何創造,創造的新世界一定就更好嗎?這個世界固然有他的黑暗面,蝙蝠俠比任何人體會的更加深刻,但他還是努力地去拯救它。
人有自己的黑暗面,我并不忽視它的存在,但也不逃避它,而是直面它,研究它,看透它,找到化解之法:美好的制度與文化會激發美好的人性。
3 真的猛士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真的英雄,不是在象牙塔里嚷嚷著我多熱愛生活,而是在見過丑陋、看清生活的本質后,依然熱愛它。
如果你正途徑地獄,那么接著走下去。——溫斯頓 丘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