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不多于一百字來概括本書。
本書一開始就指出了事倍功半的失敗者的思維之路,進而指出了其源自于還沒想清楚要干出什么成果,這個成果到底有沒有必要去做!簡而言之,就是缺乏對議題的思考。議題結構是否明朗化,是否可以清晰簡單的找到論據支撐!
2. 作者在寫作此書時,心中最想解答的問題是什么?本書做出了完整的解答了嗎?為什么?
如何擺脫失敗者之路!沒有。因為我自己沒做到~
3. 你能推測出作者的思維方式或風格是什么樣的?
以終為始的全面深入思想。邏輯是按照他自己所說的mece的分類方法進行。對成果把握性強。
4. 作者在寫作本書時運用了什么技巧?
一開始就擊中我們想要的核心部分,如何擺脫我們讀者這種失敗者方法。估計會運用結構圖示來寫作
5. 找出書中最重要的三個關鍵詞。
議題預期化,論據結構明朗化,價值為重
6. 找出書中最重要的三個關鍵句子。
7. 為本書重新擬訂一個書名。
做的再多也沒用
8. 列出書中你不同意的或有待商榷的點。
說重復檢驗錯誤的觀點,比一次性做細要好。比如在競賽中,任何細節都可能扣分
9. 如果這本書有一本續集,并且由你完成,你會寫什么?
以自己的改變過程和心路變化來寫作。
10. 閱讀這本書后,你覺得哪些概念的定義在你頭腦里改變了,請寫下這些改變的定義。
議題明朗化,找出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我做了多少。
論據清晰化,我到底要找什么論據來支撐我的議題,然后列出結構,去驗證它。而不是找出論據再來得出議題。
11. 讀完本書后,你增加了哪些疑問?你準備如何化解這些疑問?
那個有待商榷的問題。
如何從舊有習慣中改變。在這些時間段中。可以運用到我的實際生活過程中嗎
12. 讀完本書后,你發現自己曾經哪些行為是錯的?準備如何做出改變?
做事情以為做了蠻多就好,事實上根本就沒考慮過我到底要些什么,我學到了什么。比如剛才這些問題去答的時候就忽略了我要達到什么效果,才決定這個方法有用沒,或者出乎意料的結果。
生態設計我要學到什么程度,以及之后的形態設計呢?
學到可以理清在現有環境下,我們該考慮什么內容,比如地形,水文,植被,基底改如何去分析,腦子里該涌出什么畫面。整個具體景象效果圖分析圖是怎么樣。銜接處呢,哪種方式簡單明了清晰?可以熟練畫出結構示意圖,透水鋪裝,雨水花園等等,生物凈化等等。水生植物的背誦以及圖片查找。這種凈化的過程流程是什么。如何結合形式,應用疊加法,如何繼續使用?建筑可以采用哪些形式,必須搞明白,不然就脫離我之前競賽真正的含義!如寒濕圖,通風被動式光照等等!
形態設計主題書籍收集,該購買就購買。名詞詞典解釋,書籍和圖片的交叉看待,圖片是應用了哪些形態知識。形態設計的過程如何應用和進行。手跟著描繪出來。用big的方式進行分析啊。以及思考草圖的繪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