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7.7.25,參加了寧波浩途分部成立討論會,對寧波浩途成立的原因和初衷有了一點認識:為了能夠推動心理學學以致用,寧波浩途作為一個孵化器,為各分部匹配學員,成為一個支持中心。但又不局限于固有模式,希望在浩途框架下,成長出新的內容,進行再創造。
? ? ? 偉子老師的再次明確初心,大家的討論,引發了我對當初想加入浩途的初衷,進行回顧與思路整理:
一.? 引子:? 2013年10月份,因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碰到一些問題,經朋友推薦,我來到了一個公益課堂。雖然主講老師的某些理念我不很認同,但在這個課堂上,打開了我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的視角和思維的角度。雖然直到現在,我也不是完全認同這個課堂主講老師的一些理念,但是感恩于課堂的主辦人帶給我全新的視野,讓我逐漸認識到自身認知上的偏差,所以我一直在這個課堂上,為主辦人的公益活動盡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多家長都離開了這個課堂,但我一直堅持在這,因為:
1.我覺得這個公益課堂的方向沒錯(家長們的眼光不應該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多應該關注孩子的社會能力、心理健康成長等);我看到了主辦人的付出、堅持和艱辛,感恩于她帶給我的收獲,我想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她的壓力(當很多人不認可,選擇離去或候鳥般的若即若離時,我選擇一直站在她的身邊。我認為她也在嘗試,有時候可能只是方法不合適,初心是好的)
2.其次它可以幫助很多家長看到自己的問題(很多時候家長來到這個課堂,都是覺得孩子出問題了,帶著想要找到改變孩子的靈丹妙藥的想法而來),我認為,許多問題、親子矛盾是家長自身認知偏差造成的;
3.孩子長大了離開我,我也總要有事情可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幫助別人的事情,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我的能力,這樣自己感到充實;
4.在這里可以擴大我的人脈圈,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5.為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做準備:為退而不休提前儲備自己的能力、人脈,并尋找方向。
二.? 缺憾:雖然我們各自在這個課堂上有不同收獲,積累了一些正確或不正確的理論知識,但是我發現:
1.缺少核心凝聚力:隨著孩子的長大,或在這個課堂上沒有找到自己想要改變孩子的靈丹妙藥,絕大部分家長都消失了;
2.局限性:家長自身內在提升效果微弱,只聽不練習,過了一段時間,聽過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極少;
3.氛圍松散:公益課堂,因為免費,遲到、缺席現象嚴重,課堂紀律不嚴明。
三. 契機:這時,我遇到了浩途,眼前一亮,這會不會是一個改變的契機呢?浩途的立規則、慢修、從知道到做到、共成長,我都很認同,是否可以解決上述問題?我的思維模式是:想到了就去做,不會把事情計劃的很完美、很精確才去行動。我也是一個不會用未來的、未知的、可能會發生的困難來嚇唬、阻礙自己的人(不會去預設很多假想的困難),而是出現困難以后,去想辦法解決。
? ? ? 因為對浩途了解不多,我就想先加入浩途,更多了解。可是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在原來的公益活動中,付出了我大部分的業余時間。本來我建議阿季承擔起余姚浩途的責任,但因為種種原因,阿季有自己的想法,沒接受我的建議;后來紅巖主動說要承擔起浩途發起人的責任,我想,不管他們兩個誰承擔浩途,我都會全力支持。我們在不同的的土地各自成長,相互支持。可是看著紅巖一直沒行動,我想自己先去寧波浩途看看吧,看著看著就走到了你們中間。
四.一點思考:
? ? ? 學習是要有氛圍的,大家在這個氛圍里才會慢慢靜下來、沉淀下來;成長也是需要環境氛圍的,在這個環境氛圍里大家互相扶持、鼓勵,彼此照見,共同成長。
? ? 如果在我們原有的人群圈子里加入浩途元素,是否可以解決上述缺憾呢?以后哪位會員在自己的領域有所發展、有所需要,或想要成長,我們這些會員,隨時都是后備力量,互相支持、互為犄角,形成自己的人脈生態圈。我們家長現在只盯著孩子學習成績,各種的焦慮、恐懼、擔心,實際上是對孩子未來在社會上能否立足的一種前途未測的擔憂。有了這個人脈生態圈,這個平臺,我們的擔憂自然而然就消除了,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業、想做的事情。有時候,我沒有做我該做的事情,這時間也沒有用在我想做的事情上。
五.美好設想:
1.營造各自的人脈生態圈:消除對獨生子女未來抗風險能力的擔憂,放眼孩子的成長環境營造、心理健康發展、社會能力培養,而不是眼睛只盯著孩子的成績、分數;
2.孵化中心:我致力于每位加入浩途的成員,在這里都有自我提升,自我成長:改善親子關系,溫馨家庭環境,對自己的工作事業有所幫助。然后各自出去成立分部俱樂部;
3.打造平臺:把各俱樂部聯合起來就是一個平臺,俱樂部成員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展示自己、提升自己、資源共享。
4.感恩回饋:要想更深層次的提升自己,建議去人和學心理學,甚至更高層次的例如沙盤等(一作為對孵化中心的感恩回饋,二作為加強凝聚力的連接方式)
六.基本境況:余姚浩途群里現有15位人員,其中4位人和學伴,二位其他心理學成員。這15位都是在這個公益課堂上學習認真,有進一步自我提升意愿的骨干家長。我三次提供浩途模式和信息,讓大家清楚我們要做的事“是什么”;并且把為什么要做浩途的想法告訴大家:在實踐中內化所學,學以致用,提升自我(放下焦慮、恐懼、擔心),平臺、資源共享,打造各自的人脈生態圈。大家根據自己情況,自愿進群。我們舉行了二次浩途沙龍模擬活動(第一次為簡化的模擬),讓大家親自體驗浩途模式,準備從中篩選骨干。
第二次沙龍角色認領:魏瑩瑩記錄員、黃巧兒接待員,施紅芬主分享人,其他人認領了原角色:薛孟華主持人、施天強總評人兼點評人、陳利豐控時員、陳麗文、倪亞利二位輔分享人,季紅香、趙建波、楊春春三位嘉賓。(三位后補嘉賓)
七.我對浩途的認同點:
1.去中心化的概念:這會使成員中的每個角色都有很強的參與感,激發了會員內在的自驅力、主動性,可以更好地增加團體凝聚力、自律性;
2.沙龍的立規則,增強了一種儀式感,有一種力量感、品質感;
3.交費會:引起會員的自我重視度;
4.慢修、共修:我理解的修,是一個上下求索、自我凈化、平衡的慢過程,速成,將失去品質。
5.知道到做到:學以致用,致力于每個會員都有成長。
八.期待浩途能帶來哪些方面的價值:(昨晚填申請表格時想到的)
1.自我內在提升
2.多視角接觸不同育兒理念
3.接觸不同職業的人群,遇見志同道合者
4.總部志愿者團隊幫助新的分部成立、 成長(對這種模式,我早有設想,但一直無法實現)
? ? ? 目前,還沒有考慮開始成立流程,僅限于模擬沙龍活動。我們希望跟著寧波浩途,在寧波浩途成立、成熟之后,根據自身情況和寧波浩途建議,再做進一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