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幾天了,盡在瞎忙,一天里都抽不出時間出門轉轉。忙了幾天,總算忙完了,可以歇一陣了。吃罷晚飯,想著出門散散步,正所謂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踏出門口,卻不知道往哪里去,正巧我家旁邊新修了一條大馬路,還從來沒有機會去走一走,就想:要不今天就走一條新路。
此時正是黃昏時分,夕陽遠遠地掛在新路盡頭的地平線上,透著橘色的光暈,染紅了天邊的云霞。天空中稀稀落落地飄著一團一團稀薄、湛藍的輕棉花,云層是令人舒心的乳白色,盡管已近夜晚,天空卻未顯出一點夜的痕跡。新路兩旁是炊煙裊裊的人家,是一望無際碧綠濃密的禾田,是偶有一處隱在禾田里的小橋流水。望著這一眼望不到頭的新馬路,看著這兩旁清新、簡單的農家美景,我腦袋里居然蹦出了張家界的山間勝景,這個我幾年前和客棧老板(李姐)飯后散步領略到的風景,不得不說記憶真的很奇妙。初到楊家界那天下午,等我輾找到網上預訂的青年旅社時,已是下午六點鐘光景。收拾好行李,吃罷晚飯,我就央著李姐和我一起出門散步。
那時正值盛夏,天黑得晚,我們還有時間慢慢欣賞傍晚的山景,但也不敢走得太遠,便就近挑了一條李姐常走的山間小道。山路還算平整,兩旁零落地分布著幾間客棧,路旁種滿了各色小巧淡雅的小花,我見這花開得恣意繁盛,便忍不住想路邊的野花摘幾朵,正當我辣手摧花時,李姐趕忙制止了我。她說這些花都是附近的客棧老板種的,專供入住的游客欣賞、拍照的。小道盡頭是重重疊疊、影影幢幢的群山,黛青色的高山直插云霄,在云層間若隱若現。乍一望,群山貌似很近,但我們走了好一段路,群山依舊遠在天邊近望于前,好像這群山故意和我們玩捉迷藏,我們進,它就退,維持一種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神秘感。山間空氣很清新,微風拂過,送來陣陣涼意。山間小道的幽靜、安閑讓我沉醉,也讓我安心,安心陶醉在這靜謐的山風野景。突然,李姐叫住了我,指著一片亂石堆,我走近才看清,原來是一堆五顏六色的彩色石頭,形狀迥異,雜亂無章的醉臥在這小道邊。平生第一次看到這么多五彩繽紛的美麗石頭,我興奮地把玩起來,欣賞這大自然神奇的創造。我精挑細選了幾塊形態美好,顏色艷麗的石頭,準備帶回家,留作紀念。
回去時,天色已經暗下來,一切呈現出一份朦朧的美感。李姐突然說起她的過往,我聽得饒有興致,其實我一早就看出她是個有故事的女人。她喜抽煙,我一直相信,女人愛抽煙,多半是經歷過豐富精彩的人生,看透許多世事,才有對抗世俗成見的底氣,畢竟不管現今這個社會怎樣倡導男女平等,在很多方面總還是對女性存著偏見。很多人總是武斷地認為,愛抽煙的女子不管多美,總不是正經女人,中國是根深蒂固的儒學社會,對不正經的女人總是懷著深深的鄙夷和仇視。其實某種意義上我也是這群武斷愚人中的一份子,我不喜歡抽煙抽出一股風塵味的女人。李姐雖長得不美,但很有氣質,抽煙時,透著一股漠然世事的傲氣,也有看破紅塵的達觀。我喜歡那份不屑塵事的傲氣,感謝這份傲氣,不然我是斷不會和她這個愛抽煙的女人走在一起。
李姐抽煙很坦蕩,不管人前人后,興之所至便點上一桿,兀自享受這香煙帶來的樂趣。我不禁想起我在桂林遇到的一個廣東姑娘,也愛抽煙,但不夠坦蕩,總不敢在人前抽,只敢躲在人后悄悄過煙癮。我其實不怎么欣賞她這種不光明的做法,畢竟一個人敢做就應該敢于坦然接受他人的眼光。但轉念一想,她這種偷偷摸摸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她才二十出頭,是個經世未深的年輕姑娘,并沒有足夠的生命底氣,來對抗生命力蓬勃的世俗偏見。她害怕看到世人異樣的眼光,害怕旁人背后的冷言冷語、指指點點,更害怕背上不正經的世俗烙印。有時想來,偏見對人的傷害,著實夠深,使人甚至懷疑本來無傷大雅的行為是否做得正派。
其實不止中國社會,外國社會對女人也有著諸多偏見、誤讀。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的女主人公(費爾明娜?達薩),她其實算是個可憐女人,一生都沒有真正感受過愛情,人到黃昏,才抓住一點愛情的余溫。她年輕時候,和一群表姐廝混,學會了抽煙,并染上煙癮,但她不敢公開抽煙,也只是偷偷在自家浴室,關上門,過下煙癮。饒是她那樣擁有極高社會地位,生活富足的貴婦人,也不敢公然挑戰權威,挑戰約定俗成的偏見。她不敢拿她的社會聲譽,冒著被批不守婦德的風險,去換一場解放自己的自由。或許她身上背的道德枷鎖更重,畢竟身份越高貴,就越是萬眾矚目,不容你行差踏錯一步。
論了半天中外對女性的世俗偏見,還是繼續轉回李姐的話題上吧。她算是個奇女子,有膽識,有魄力,敢于做自己,敢于抗爭命運。她年輕時,和一群朋友自駕走過川藏線,從四川進入西藏,曾經在這條路上遭遇過生死考驗,所幸總算化險為夷,撿回一條命。即使曾經近距離地面對過生死,她依然毫不畏懼,此后又多次進藏,接受自然的挑戰,更是挑戰自己。后來估計是乏了,便和朋友一起搭伙開了現在這家青年旅社。呆在客棧,每天接待不一樣的旅客,見識他們不一樣的人生,結交萍水相逢的朋友,也未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后來我突然問起她的婚戀狀況,她愣了愣,然后深吸了一口煙,頓了頓,緩緩地將煙吐出來,淡淡地說道:“單身。”我驚詫不已,畢竟她也是快三十五的人,還沒有結婚,這在我這種俗人看來,的確是難以理解。中國社會,女人過了三十還沒有結婚,就是老姑娘,就沒有婚戀市場,父母定會忙前忙后張羅結婚大事。有些父母,子女一大學畢業,只要沒談朋友,就會緊鑼密鼓地為其安排相親。社會對待剩女也是冷眼相看,認為女人到了一定年紀不嫁人,就是天大的罪過。很少有女子能抵得住家庭、社會的雙重壓力,所以很多女子到了適婚年齡,沒有找到合適的愛人,就會屈從于各方壓力,選擇相親,最后找一個根本不愛但家庭、門第旗鼓相當的人,匆匆結婚。這是社會的悲哀,也是人生的無奈,畢竟人這一生,很少能憑自己的意愿,過自由、理想的生活,妥協總是無處不在。
我忍不住問道:“難道你的父母都不著急?”
她只是偏過頭,淡淡地答道:“不急。”
“沒有給你安排相親?”
“以前有,現在反倒不管了。”
或許她父母不是不想管,只是拗不過,想她也是個內心極其強大的人,執拗起來,幾頭牛都拉不回來。再說,找一個不愛的人結婚,或許滿足了世俗的期望,但終究不會幸福,對兩個人都是折磨。
她那敢于做自己的勇氣讓我欽佩,至少很多人是做不到那份豁達。承受住世俗的壓力,跟隨自己的內心,做自己當下想做的事,過樂意享受的人生。有時候世俗的偏見,就像一把殺人于無形的利劍,磨掉我們對美好的期盼,每個人都積極地為我們指出看似正確的人生道路,一旦我們踏錯一步,輿論立刻站出來,正義凜然地指點江山。但,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只有自己才知道,真正想過的生活,沿途有哪些誘人的風景。
當你有什么看似離經叛道的想法,只要不傷害別人,鼓起勇氣,去追尋你內心的感覺,請相信: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有很多人一直和你并肩作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