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是父母全部的希望與榮耀。
回顧江歌案,這樁閨蜜虐情之戀的悲劇主角,她死在劉鑫男友陳世鋒刀下做了替死羔羊!劉鑫幫助男友掩蓋犯罪事實,讓人類丑惡與自私的人性顯露,激起群情憤怒!人們會想,假如劉鑫心底有僅存的一絲善良,也許江歌媽媽今天不用面對失獨與痛苦折磨的人生。
雖然我們中國已經開放了二胎政策,但是現在很多的失獨老人,他們的生活孤獨而難過,難以享受應該擁有的天倫之樂。
江歌案件還在審判中,犯罪者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然而日本因為人口老齡化已經取消了死刑這一政策,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呢?
在群情激憤中,江歌媽媽依然活在無法接受女兒已經離去的事實,通過她的文章哪怕留給她一個殘疾的女兒,讓她也有個念想,讓我心底突然發現,父母原來是如此無私與包容子女的,只要活著才能充滿希望。
讓我想起了看到那本雜志里的文章,一對同樣是中國的父母對于先天性的腦癱女兒的不放棄的愛,也有人想著那樣的孩子已經沒用了,一眼就能看到他們人生的未來了,于是勸那對父母放棄,重新生育一個健康的孩子,然而那對父母終究沒有放棄孩子,他們把女兒精心呵護培養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了一名殘疾人作家,并讓父母為之感到了那種付出以后滿滿的回報,其實天下父母們沒有要求回報,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榮耀!然而又有多少孩子能夠給父母這樣的禮物呢?
二,子女教育的問題與失獨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
再回到江歌遇害案中,逝者已矣,生者堅強,江歌案件里那些真實的真相已經沒有那么重要了,以后我們父母要怎么樣防止孩子變成第二個江歌才是重要的。而且中國的失獨老人,他們的心理健康是需要引起關注的。
值得警醒的是父母們在給孩子創造優秀的教育環境時,是否也重視孩子的交友選擇,良師益友在我們人生里特別地重要的,江歌的悲劇是選擇了與像劉鑫這樣沒有友誼合作與同情心的人做了朋友,擇友不慎,劉鑫交了那樣性格極端的男朋友,選擇在感情里以暴力報復,甚至讓悲劇一發不可收拾,然而在生命尊嚴面前,江歌依然得不到應該有的哪怕一點點人性的良知關懷,究竟是什么樣的父母才會教育出這樣喪失人性的子女,這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啊!
且不說是面對自己昔日的閨蜜,陳世鋒已經在感情里喪失了人性,悲哀的是劉鑫。
人心的冷漠自私已經到了空前絕后的程度了,就算在路上我們遇到那些陌生的人,他們需要援助,我們都會伸出手,然而在這生命的關鍵時刻,劉鑫竟然沒有選擇報警,竟然只選擇把最要好的閨蜜鎖在門外任瘋狗般的男友亂刀殺死了江歌,而劉鑫只求自保,甚至事后還懦弱地幫忙兇手掩蓋犯罪事實。自己還以為能夠做到天衣無縫,從小就聽到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何況現在是天網恢恢的法治時代。
為什么現在這樣滅絕人性的人類教育悲劇頻繁發生,還有之前的殺妻藏尸案,兇手照樣自以為是,沒有及早面對自己犯下的錯,他的父母還在出事后維護自己的孩子,簡直是把孩子寵上天了都!
這就是寵愛孩子,讓孩子分不清對錯,讓孩子自我為中心,從小缺少培養孩子愛心與合作精神的結果。
我所見到的身邊被寵愛的孩子,那樣的寵其實對于孩子是真正的牢籠,它也是一種毒藥腐蝕了孩子自尊自愛與自立的能力,那樣的孩子注定是長不大的,就算長大了也無法真正的做個對于社會有用的人。
三,懂得保護自己才是真正對于生命的尊嚴的維護
善良有用嗎?我從小就接受關于善良的教育,不用懷疑,今天江歌案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激憤,是源于江歌的善良,江歌護著劉鑫,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沒有江歌的善良,那么走進房間鎖上門,在門外的人就是劉鑫了,而且十之八九死亡的人也一定是劉鑫,是江歌太善良了嗎?我們在護著別人舍棄生命后,是否有想過兩全其美的防人之心與害人之心不可有之策?
最近也看心理學,關于一味地做好人對不對的問題,當我們一味地犧牲自己成全別人時,是不可能得到應該有的尊重的,因為那是對于自己最大的殘忍!
四,失獨老人應該得到更多社會上的人文關懷
而失獨老人更需要我們社會上的青年更多的人文關懷,真的希望社會上組織這樣的慈善機構,讓青年義工們可以主動上門關心失獨老人,或者讓失獨老人擁有自己的社區,有更加豐富的社會活動,給社會做奉獻時忘記失去至親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