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姥爺帶著濃郁的鄉音再次哼起了那首他最喜歡的《春天的故事》。有意思的是,今非昔比,二十多年前的姥爺唱這歌時還是在我家中放著VCD,用卡拉OK話筒唱的,如今,老人家則是自己用“全民k歌”的唱歌軟件錄歌,置身在他老頑童的音樂世界里樂此不疲。
? ? ? ? 著實,小時候家里要是有臺VCD機可以放歌,再附帶兩個大音箱,那就別提有多酷了。而誰能想到,幾十年后的今天,在這數字化網絡、各類先進多媒體崛起的時代,VCD機也終將順應時代發展在電子產品市場中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電腦,是各類手機等前沿科技設備。姥爺說他喜歡《春天的故事》,并非僅僅是這歌曲的旋律好聽,更重要的是每次當他哼起這歌,就如同看到了我們祖國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的光輝歲月,或許這才是真正由心而發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阿!
? ? ? ? 談到“改革開放”,在我們90后的孩子看來,總感覺它帶來的諸如城市變遷,社會、人文環境等巨變并沒有父母那一輩對比感之強烈,直至今天我觀看完這部講述“中國改革開放之路”的大型紀錄片《愛上中國》,我真正是發自內心震撼改革帶來的這股力量,是這股力量激發了一個古老的國度不斷煥發青春,也是這股力量讓人民真正幸福的微笑,讓一切充滿生機與美好!
? ? ? ? 紀錄片中的著名法國攝影家閻雷老師,30多年前就致力于拍攝中國,通過自己善于捕捉美的雙眼,無數次按下快門,用相機記錄下“中國這30多年的快速發展”和人民在實現生活水平“質”的飛躍下的“微笑中國”。
? ? ? ? 對于改革開放,若是喚醒童年記憶,你感覺今昔對比最強烈的是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想在我兒時,印象尤為深刻的當屬我父親出門在外都會隨身攜帶的那臺小小的傳呼機(正是我們以前所說的call機),每次找父親,只要在家中撥通那個號碼,call機上便會顯示,父親也便知道有人在找他。而如今在被4G網絡覆蓋化的時代,不要說遠在百里,就算遠在千里的國外,手機電腦一個視頻便能串聯起整個世界,親人朋友尤在眼前,著實解決了數萬游子對故鄉和親人的想念與依托;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是,那時電腦還不普及每家每戶,兒時的我和姐姐若想聽歌,便會跑到CD店里叫老板幫我們刻錄個光碟,我們把想聽的歌名抄寫在一張紙上,店家自然便會幫我們刻錄出歌曲,一張刻錄的CD是五塊錢。如今則是家家戶戶都用手機聽歌,電腦聽歌,CD也便極少存在了。還有全民喜愛的“廣場舞,共享單車”等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出現,折射出國人也從注重溫飽的層面過渡到了“更加注重身心健康、享受精神富足”的層面。這種生活形態悄然的變化,也無不令我們感受到“時代之變更”已經比任何時候都更富有生命力。
? ? ? 《愛上中國》它神奇的地方不是停留在成功的喚醒每個人對兒時的回憶,它更是重新激燃起我們對故鄉的愛戀和守護傳承文化的思考。在《愛上中國》中,我有幸看到了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普寧英歌”、“揭陽青獅”、“鐵枝木偶”能為人所知,還有廣東三大劇種之一的“潮劇”。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無論是最早出現“大哥大”和“中山裝”的深圳,最早出現“自由貿易市場“和“萬元戶”的廣州,還是擔負著“培養青少年潮劇人才”的潮汕,我想今天的廣東在高度現代化發展的同時更當承載起文化保護和傳統繼承的重任,在改革開放中、在創新發展中把我們的廣東文化發揚光大,在定格歷史瞬間之時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 ? ? ? 記得董卿老師說過:“從1978年—2018年,中國站在了改革開放新的歷史起點上,時代脈搏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強勁,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扣人心弦!”是的,從1978—2018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日子,這其中既有“世事浮沉,農夫悲歡”,也有“洪篇巨制,青鞋布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便是中國的發展,它更是催生出眾多的不可思議。而在輝煌中國的背后,也有太多太多人的努力和拼搏,致敬這些可愛的人、感謝熱愛這片土地的人鋪就了我們這個“黃金時代?!弊詈笃睬懫鹉鞘孜易類鄣匿撉偾段覑勰阒袊?,我想用艾青的詩結尾再適合不過吧,“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