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忙著策劃 世界讀書日 的活動,查資料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在微博上的眾多書單分類里,有一種書單叫做“女性書單”,名字都多是下面這樣:
“魅力女人修煉十大必讀暢銷書推薦”
“這五本書女人讀了,幸福一生”
也是奇怪,以前只聽說過讀書有科目之分,第一次聽說還有?男女之分?呢?
懷著好奇心我又試著搜索了一下“男性書單”,但意外的是,盡管女性書單一搜一大把,但被定義為“男性”的書單卻屈指可數。
所以,為什么女人會被歸類為只適合看某一種書籍呢?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得先了解一下,所謂的“女性適合”看的書都是哪些。
以某官方日報傾力推薦的“女性應讀的一百本書”為代表,前20名大部分都是和愛情掛鉤的虛構類文學類書籍。
▼
↑↑ “女性一生必讀”↑↑
這條推薦下面的評論都是這樣的。
▼
評論說的很對,雖然這些書都是名著,但是這些書的介紹和名字都是圍繞著“愛情”這個主題的,而且體裁也都局限于小說。
不僅如此,這些書籍下面的介紹語也存在很多問題。
把小仲馬反映貴族階級腐朽道德觀的《茶花女》說成是女方為了成全男人而主動犧牲自己的虐戀故事我也就忍了,不推薦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推薦《霍亂時期的愛情》也勉強可以理解。
▼
但是把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那》簡單粗暴的定義為“難得糊涂的愛情與婚姻”也是呵呵了,讀過高中的人應該都知道,《安娜卡列尼那》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愛情故事只是一個線索吧?!
▼
為了把這些書推薦給女性,就要把內涵豐厚的名著簡單粗暴地概括為愛情故事嗎?
還是在人民日報小編的眼里,女人只能在現實主義的作品里看到愛情,壓根讀不明白《安娜卡列尼那》背后反映的社會問題?
相比而言,“男性書單”雖然數量少,但是內容卻豐富得多,囊括了《全球通史》、《思考與致富》、《春秋》等,可謂是?貫穿古今、涉及各行各業?。
▼
↑↑“男性一生必讀”↑↑
雖然這兩個書單中的書都是好書,但是對比之下,就不難發現,所謂適合女性的書單里推薦的作品都被設定為泛著曖昧的粉紅色泡泡,仿佛女人讀書就是為了更好的探討愛情或者學做一個優雅的女人,沒有任何其他原因。
至于什么政治學歷史學,對于女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女人也根本不必懂經濟學,不必好奇天文學,畢竟女子無才便是德,只要學會怎樣談戀愛和做一個合格的妻子就好。
當我們試著從性別視角審視這些書單,就不難發現,它的實質還是讓我們去適應社會文化強貼給女生的標簽:只有美麗性感、依附順從、沉湎于愛情的女性才能獲得社會的認同。
難道就是因為我們的性別,連閱讀的時候,都只能局限在情情愛愛、兒女情長?
我想不是吧?
我們也不該讓這樣的書單成為桎梏我們自己的枷鎖吧?
但是大多數人還在“集體無意識”地接收著這樣的信息,在“粉紅書單”的引導下馬著一個個“女性圣經”,在父權制社會下順從于自身的依附地位,還絲毫沒有察覺。
仔細思考現代社會“女性粉紅書單”的“教化”目的,和舊中國的裹小腳、中世紀的貞操鎖真的別無二致。
但是,我們需要的不是教化,也不是馴化,而是能夠提高個人能力、拓展自身視野、養成獨立人格的文字、知識。
我們要自由地從好書中汲取營養,而不是毒素。
在今天這樣的世界讀書日,我們都應當警醒,知識是無界的,書籍是不該存在性別劃分的。
讓我們打破刻板印象,#撕碎粉紅書單#吧!
我們女性沒有什么適合讀和不適合度,只有想讀或不想讀!!
其實我身邊有很多女性朋友,對這些所謂“女性必讀”的粉紅書單很有看法,她們平時所看的書早就遠遠超越了“女性必讀”范圍,她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個女孩,就去限制自己的閱讀類別。
編輯部還錄了一個小視頻聊聊我們對于 粉紅書單 的看法。
▼
視頻末尾有驚喜
那你們都在看什么書呢??
快在評論區留言說出
你想推薦給女性的1~3本書
我們會收集大家的推薦,和你們一起制作屬于咱們自己的書單!
活動截止到?4月28日晚上8點?,留言被贊最多的前?3?名可以獲得我們精心準備的“大禮包”哦!(不要猜是什么了,也許不只有書籍,而且絕對讓你驚喜~)
微博@她影herinfilm 也在同步這次活動~偷偷告訴你,去微博參與也能提高中獎率哦~~
今日實習編輯|早睡早起包子妹兒
推薦閱讀|歷史消息(??點擊可看)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進行關鍵詞搜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