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拔節,伴著痛苦,隨著撕扯,向上伸長。新生的力量,總是那么耀眼!
我不喜歡用“形容詞”來說明一個人,因為形容詞給人的感覺是泛泛、空洞。
我喜歡用“動詞”來介紹一個人,因為動詞充滿著感性,象征著正在慢慢醞釀的力量。
這個人,名字叫劉杰。
他是誰?
兒子,父親,老師,同事,朋友,
夢想合伙人……
他啥樣?
顏值不高,個子不低,學問不淺……
他怎樣?
極其普通的一個人,
正在生命拔節的一個人……
他做過什么?
你做過什么,他就做過什么……
但,昨晚八點,他做了一件“事”。
是大事?是小事?
挺平常。上網聊天,聊聊教育,聊聊生活。
極不平常。全國有情懷的班主任聚在“全國班級聯動群”,他,主持,協調,點評,總結。
真歷練人哪!
你看,還有聊天海報——
主持人,劉杰。
不要小瞧名字前面的“主持”二字,這可是全國班級聯動主持人。“全國”的喲!
不僅如此,這是劉杰的“首次”主持,據他說,比當年洞房花燭夜,都緊張得很哪!
主持,可不是件輕松的活。
來,看看他準備的這一沓資料,見圖——
8點,9點,9點半。
整整一個半小時,全國的班主任瞬間涌入聯動群,你一言,我一語,刷屏速度實在快,快到“低頭打字,一抬頭,三四十條信息,一晃而過”的地步。
別急。主持人劉杰可有準備,有條不紊地發布問題,及時整理歸納眾人的觀點,還時不時的點贊。
好話題,自然會得到老師們的回應,自然會得到老師們“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觀點。
這份熱情,如火,如閃。
“講了半天,你到底說的啥?”讀到這里,你可能這樣問。
我答,千萬別急,好好讀讀,下面這些精彩的實錄精華吧!
開場語——
劉杰:各位老師,大家晚上好!我是來自山東的劉杰,可能大部分老師還不認識我,但今年六月份我和山東靳志勇老師一同參加了南京的教育論壇,所以應該有一小部分老師對我還是有些印象的。加入我們的這個大家庭也有大半年的時間了,我是一個在班級管理方面做的很不到我位的老師,所以這大半年的時間我一直在“潛伏”,很少有勇氣在群里面露頭說話,只是默默的關注著大家的發言。今天能做這一次交流也是在靳老師的鼓勵下進行的,可以說這是我的一次“飛躍”。水平有限,希望得到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拋出第一個問題:談談脾氣對孩子的影響。
劉杰:今天我們就“家長沒脾氣,才有好教育”這個話題展開討論,來談談“脾氣”對孩子的影響。
山東馬國:家長的壞脾氣容易使孩子形成懼怕,不敢言語,不再交流,易形成心理問題;也易讓孩子學會察言觀色,不敢說出真心話。
安徽葛曉鳳:不同的事情,不同的處理技巧。脾氣,是家長素養的具體體現,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為人處事的方式。
山東于淑芬:關于“脾氣”,字典上有兩個解釋:①性情,比如:他脾氣很好,從來不急躁。②容易發怒的性情;急躁的情緒。比如:發脾氣,有脾氣。我認為大家討論的“脾氣”,應該是②,容易發怒、急躁。我認為脾氣與教育的關系是:沒脾氣才有教育。
安徽王廣燕:我身邊就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家長可以說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是那種以德服人,但結果這個孩子卻是對父母大呼小叫,甚至還遷移到了任課教師身上。
河北姚雪梅:有脾氣的老師不一定不是好老師,好脾氣的老師不一定就是好老師。發沒發過脾氣還是其次,為什么要發脾氣才是關鍵,發完脾氣后如何收場更是關鍵之中的關鍵。于班級經營來說,我對我的脾氣無愧,發在該發,忍在該忍,發得貼切,收得也適度。因為人正,人真,我發不發脾氣都能被廣大的家長和孩子接納和喜愛,何況如果我錯發了脾氣,我還會公開致歉。
此話題下,討論的內容實在豐富,只是限于篇幅,只能截取這些。老師們在劉杰的主持、引導下,不斷地觸及問題的本源。
回答得好,實在是“問得好”!
第二個問題:壞脾氣的根源。
劉杰:脾氣大的人為什么心中常有怒氣?他們的“火”到底從何而來?知道病因,對預防和治療都非常重要,壞脾氣根溯源到底在哪里呢?下面我們探討一下壞脾氣的根源是什么?
寧夏邵虎虎:壞脾氣的根源,我覺得主要源于個人的遺傳基因、成長環境、接受的教育、社會影響等。
河北趙虹云:真正的有理性的好脾氣是一種心的修煉。
廣西何潔:剛開始接班時,班里的孩子都是比較喜歡老師的,因為那時老師還沒有發什么脾氣,時間一久,脾氣也慢慢出來了。一些孩子要么更怕老師,要么更恨老師,很難回到剛開始時間那種美好的狀態。
山東于淑芬:橋梁是:不論是自己的孩子還是學生,遇到任何問題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別發火別發火千萬別發火。然后查找問題的根源,再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火氣慢慢地就小了就消失了。
江西傅蓉:我是個有脾氣的老師,而且特別直接。大多數時候溫柔,因為當以善待生待家長。然有些家長的認知就是不到位,往往會將溫柔當可欺,那必要的時候,脾氣一下讓他們改變認知是必要的,且這脾氣也是據理而論。對于學生,遇到一些因家庭教育問題而真正缺乏教養基礎的,必要的時候我們的眼神、說話的語氣也是一種脾氣,是需要的。
江蘇蕭城:存在就合理,任何一種性格都有利弊,善于駕馭就能幸福,跟學生和家人能很好的磨合就會很好,大家彼此熟悉,坦誠相待就會習慣。一開始做班主任的時候我愛發脾氣,有時候求全責備,甚至苛刻,一點小事就會大動干戈,時間長了,就慢慢沒有脾氣了,不是沒有要求,而是想通了,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不需要你聲嘶力竭地去解決,完全可以通過溝通。
第三個問題:脾氣與嚴格要求。
山東劉杰:因為“愛之深,責之切”、“ 恨鐵不成鋼”等等的原因,我們家長們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美其名曰“嚴格一點對孩子是有好處的”,這就成了很多家長對孩子發脾氣的充分理由,似乎對孩子發脾氣變的“名正言順”。那么脾氣大和嚴格要求是一回事嗎?你如何看待脾氣大和嚴格要求?
四川黃利婷:我佩服那些敢于當“壞人”的老師……
山東任思穎:沒脾氣的背后是寬松的管理氛圍,是尊重學生順勢發展的前提,是傾聽孩子內心真實聲音的態度,是教育的大智慧,是冷靜處事的榜樣!有理不在聲高,沒脾氣不是沒原則,沒脾氣不是沒準則,沒規矩。無聲勝有聲的教育。
貴州龍福蓮:脾氣大帶著壞情緒,嚴格要求是在理性控制下的威嚴。
廣西何潔:講規則,講原則后,一而再再而三的觸犯,是需要發脾氣震醒的。
第四個問題:如何改變壞脾氣。
山東劉杰:關鍵一步是立即行動。即從今天、從這件事開始,不發脾氣。這句話說來容易做起來難,那么作為家長如何控制發脾氣呢?
河北姚雪梅為大家分享了開學一個月來,她發過的“脾氣”——
此處省略若干萬萬字,若干千千截屏。
昨晚的網絡互動太過熱烈,觀點精彩紛呈,有會心的默契,也有不同觀點的碰撞,有理論的提升,更有案例的解讀。
所有的話題研討:真實,無所掩飾;真誠,無所畏懼。
想看完整版,找劉杰!
結束語——
山東劉杰:我剛剛讀了一本書,書中給了大家三條建議:請尊重學生,建立豐富的師生關系;老師,請多研究學生,提高自身教育素養;老師,請多讀書,提升個人教師素養。 希望大家共勉吧!
老師們,我們作為雙重身份的教育者,既是家庭里的老師,又是學校里的老師。教學學生和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是相通的。
今晚,和各位老師一起探討了在教育孩子和學生方面的問題,真的從老師們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可以說為我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指明了方向,受益匪淺,真的謝謝大家。我會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以運用,當然還要及時讓大家請教,希望老師們不吝賜教,謝謝大家!
瞧,參與話題研討的老師們對劉杰的評價——
山東包金芳:棒棒噠,受益匪淺!
山東李慶忠:一個多小時了,大家意猶未盡。主持精彩。
河北姚雪梅:在南京見到劉老師,就覺得劉老師很溫厚樸實。遺憾,我走得匆匆,沒跟大家多多交流。
山東馬國:劉老師,忠厚的山東漢子。
寧夏邵虎虎:今天的研討氣氛活躍,參與率高,其中不乏有深入思考的閃光觀點和言辭。
(全國班級聯動創始人)江蘇賀華義:#班級聯動#有一種默默的教育力量,它來自于民間,源于一線教師的自主、結伴生長……不好說,它能否成長為教育的脊梁,但可以肯定地說,它規避著許多迷茫!團隊改組后的兩次活動,都有很高的質量。一是源于主要組織者的用心,二是源于每個參與者的渴望。每次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都將成為“受益者”“最大化成長者”。
劉杰,就做了這件事,順便遇見了那些人。
全國班級聯動話題研討,準備階段,耗時耗力;主持階段,費心費神;整理階段,絞盡腦汁。這猶如竹子拔節的痛苦。
痛,才有成長的意義!
第二天,醒來。
劉杰還是劉杰,兒子,父親,老師,同事,朋友,夢想合伙人。
劉杰,已然不是“劉杰”!
聽,竹子正在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