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婆婆坐沙發看小寶折紙飛機,看小寶一個地方來來回回折,婆婆提醒了幾次小寶怎么折更好,最后婆婆忍不住直接從小寶手里拿過折紙折了起來。
那刻,感受到成年對孩子的界限感的把握其實挺難的,我自己也有過幾次腦袋想著“尊重他的意思”但下意識手就直接拿過來代勞的情況。
上周小寶給同學挑的禮物到了,晚上包裝的時候才發現盒子有的有破損,我感覺送人很不好意思,想再去實體店買個新的。
小寶不覺得這個有什么問題,很興奮想抓緊包裝好明天帶去給同學。
我第三次提議重新買個禮物時,意識到我覺得不好只是我覺得,不是他覺得。
想起斯科特書里蘇珊那位自戀的媽媽,此刻我的行為就如同她一樣,雖然意識層面覺得我跟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在意識深處其實是把孩子當成自我的延伸,你應該也如我所想的那樣想。這次我晚上第二次意識這份界限感。
到了小寶寫卡片時,剛開始是我帶著他在白紙上寫幾遍,他再寫在卡片跟折紙上,后來我看著看著,覺得他寫得很不好,也很晚了,自己漸漸急起來,忍不住又握著他手要帶著他寫。他拒絕的當下,我再次意識到自己越界。
我剛開始看斯科特《愛與獨立》這一章節時,特別是蘇珊媽媽這部分,我是有些不能理解的。晚上的幾次體察,有了切實的體會,就如作者說的,要視對方為獨立的個體,很難。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舍,需要平衡,需要判斷,需要更多的智慧。剛開始覺得自己做得還行,現在看,是生活給我警示,而我還沒覺察到而已。